基于美景度评价法的热带雨林植物景观评价
黄金玉,李晓甜,秦明涛,吴庆书*(海南大学,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为探究公众对热带雨林植物景观的审美偏好,建立热带雨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选取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中40张热带雨林植物景观样本照片,使用美景度评价法进行调查与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美景度值与景观特征要素间模型,探索景观视觉美学特征与游客审美感知之间的关联。
结果表明,热带雨林植物景观美景度值范围为-0.89~0.98,得出层次丰富度(X2)、植物生长状况(X4)、神秘感(X9)、总体协调性(X10)是影响热带雨林植物景观公众视觉审美偏好的主要因素。热带雨林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SBE=-1.195+0.092X2+0.125X4+0.115X9+0.191X10。[结论]丰富植物景观评价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为未来景区开发和发展升级提供参考。
热带雨林承载着地球上复杂多样的生物类群,是全球自然保护的焦点[1]。中国热带雨林的面积虽然并不广阔,但具备不可忽视的价值,这些雨林在季风热带气候(或热带海洋气候)的滋养下茂盛异常[2]。海南的热带雨林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这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意义,更在全球保护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
2021年10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公园名录,加速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设新篇章。国家公园的一般控制区旨在满足民众接触自然、享受自然之需,因此规划了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以及科普宣教等活动空间[3]。
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逃离都市生活、探索热带雨林未知魅力的需求日益增强,而国家公园中以热带雨林植物为核心的景观正满足人们的需求,由于雨林内植物品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形成了自然而壮观、丰富而奇特的景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近年来,我国对热带雨林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保护及其建设管理[5-6],这些研究通常关注热带雨林植物的生态功能,包括海拔、林分密度[7]、温度和降水等环境因子[8]对植物景观多样性的影响,并就如何通过开发和建设来改善植物生境,提出热带雨林生态修复的策略[9]。然而,关于热带雨林植物景观的审美研究还相对较少,公众是热带雨林植物景观的主要体验者,深入了解公众对这种景观的喜好非常重要。因此,建立一套评估公众对热带雨林植物景观审美的评价体系尤为必要,这不仅能为植物景观设计、旅游路线优化以及相关设施配备提供参考,也能为未来景区的开发和提升指明方向。
本研究以热带雨林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研究样地,通过采用美景度评价法(以下简称“SBE法”),了解符合公众审美偏好的热带雨林植物景观类型。此外,通过分析样地图片景观要素,进一步构建热带雨林植物景观的美景度评价模型,旨在为未来景区的开发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样地概况
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109°02′12″~109°08′′24″E、19°04′42″~19°12′12″N)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由于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带中,受季风影响显著,所以四季变化不明显,环境湿润,常有雾露。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保存状态最佳的热带雨林之一,以其种类丰富的植被、复杂的生态结构和独特的景观著称。
1.2SBE景观美景度值研究方法
1.2.1评价照片的拍摄与选取。在2023年10月11日对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了拍摄,考虑到早晚低温易造成的山区雾化现象,拍摄时间定在9:00-11:00和14:30-16:30。拍摄过程为一人使用1台设备进行直立横向拍摄,并确保焦距、景深和比例等参数保持一致,从拍摄的247张有效照片中,精选出40张有代表性的照片供评价使用。
1.2.2评价过程。将选定的40张照片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单独展示,并设定每张幻灯片的播放时间为8s,研究表明这是人们对未知刺激做出准确反应所需的平均时间[10]。评价者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各40人,前者由学习风景园林的大学生组成,后者为未学习相关专业的公众。评价时,参与者根据个人审美偏好对照片进行打分,不允许照片回放。评分系统采用7级评分法,分为7个等级,分别为:非常不喜欢(-3分)、不喜欢(-2分)、不太喜欢(-1分)、一般(0分)、较喜欢(1分)、喜欢(2分)、非常喜欢(3分)。
1.2.3美景度值计算。鉴于不同人群存在审美差异,采用美景度标准化公式[11]处理评分,进而计算出热带雨林植物景观的标准化SBE值。其表达式如下:
其中,Zij为第j个评价者对第i张照片评价的标准化分值;Rij为第j个评价者对第i张照片打分的分值;Rj为第j个评价者对所有照片打分分值的平均值;Sj为第j个评价者对所有照片打分分值的标准差;Zi为第i张照片的SBE标准化值;Nj为评判的总人数。
1.3热带雨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景观美学原则及反映热带雨林植物景观特征的照片,参照先行研究和专家意见,筛选出10个相关的景观要素,并确立评分准则(表1)。使用SPSS26软件,通过将SBE标准化值与这10个景观要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评价模型。
2结果与分析
2.1SBE标准化值分析


将标准化处理后的SBE进行排序(表2),评估了公众对热带雨林植物景观的视觉审美偏好。研究发现,40张照片中的SBE值范围从-0.89~0.98,其中美景度≥0分的照片有20张,平均值为0.00,表明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整体上获得了一般的公众喜爱程度。其中P8、P39、P23张照片最受欢迎,SBE值超过0.8;而P11与P4的SBE值则低于-0.8分。
2.2专业组与非专业组评价者的美景度差分析
专业组与非专业组评价者的SBE标准化得分在SPSS26中进行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评价者在热带雨林植物景观美度评价上呈显著相关(表3),由此可知,两组评判人员之间存在着较为一致的审美评价。
同时,两组之间的SBE标准化值也存在差异性(见表2)。专业组的得分范围为-0.73~1.04,非专业组则为-1.05~1.49,说明非专业组的评分波动较大。这一差异可能缘于专业组具有对热带雨林相关知识的学习背景,对植物景观的评价更加集中;而非专业组成员则缺乏此类系统性学习,其评价更趋向于个性化。
2.3SBE标准化值对应照片分析
2.3.1SBE标准化值高分照片分析。SBE标准化值高分的照片样本分析选取所有评价者SBE均值前三名的样本进行分析(表2),分别是P8(SBE值:0.98)、P39(SBE值:0.85)、P2(SBE值:0.80)。
进一步分析揭示了高SBE值照片的共性特征,它们通常展示清晰发展良好的主景观,无论是乔木构成的空中花园还是代表百米垂帘的木质藤本,这些照片都能清楚地传达出主要对象,此外,结构高大的植物容易形成层次丰富的场景,给予画面丰富的神秘感和生命力。
2.3.2SBE标准化值低分照片分析。SBE标准化值低分的照片样本分析选取所有评价者SBE均值前三名的样本进行分析(表2)分别是P11(SBE值:-0.89)、P4(SBE值:-0.84)、P40(SBE值:-0.57)。
对比之下,美景度较低的照片缺乏吸引力,画面显得杂乱。植被稀少,种类相对单一层次少,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处,植物画面都缺少一定的秩序感,且视域上缺乏重点,色彩单调,且没有景深,所有景色一览无余,难以引发人们的想象,在景观审美上给人的感官冲击不够强烈。同时,植物与石块和裸露土壤的结合杂乱无章,总体协调性相对较差,且植物相对较小,长势较差,画面整体显得阴郁,在景观氛围方面,缺乏生命力和美感。
2.4热带雨林植物景观评价模型


将所得的SBE标准化值作为因变量,10个景观要素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建立评价模型(见表6)。模型的整体方差分析显示P值为0.000,表明筛选出的自变量在统计上与SBE值显著相关,适合纳入回归模型(见表7)。


对表1中10个自变量与因变量SBE标准化值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进行t检验。由表8可知,层次丰富度(X2)、植物生长状况(X4)、神秘感(X9)、总体协调性(X10)4个景观要素P值均小于0.05,表明因变量SBE值与以上4个景观要素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能够建立模型。根据表8中常数项及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可得出热带雨林植物景观评价模型为SBE=-1.195+0.092X2+0.125X4+0.115X9+0.191X10。
3结论
本研究采用SBE景观美景度分析法,计算分析了40张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热带雨林的植物景观美景度值。依据观察比较,研究分析了影响人们对植物景观评价的要素,并据此建立热带雨林植物景观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高SBE值的热带雨林植物景观呈现出整体的协调与和谐,植物生长旺盛有活力,并具备丰富的层次与神秘感。基于构建的评价模型,对热带雨林景观的未来开发与提升提出以下建议。
3.1注重景观要素搭配,形成协调和谐场景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需要与其他景观要素相结合,共同营造出和谐的环境氛围,避免产生视觉上的混乱。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场地的周边环境和设计重点,选用适宜的景观要素,并巧妙地结合水体、道路、小品与植物等,形成综合景观。例如,景区的道路布局应结合人们的审美偏好和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铺装材料,合理设定停留点,配备统一风格的景观设施,以丰富公众的鉴赏体验并增强景观的协调性。
3.2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焕发植物景观活力
选择适合当地生境条件的植物种类对于保持植物景观的良好生长状态至关重要。在植物选取前,应深入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壤类型及生长条件。乡土植物不仅能适应当地环境,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还能体现当地的特色,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土植物品种,优先选择适应本地环境的乡土植物。同时,选择生命周期长、生长缓慢或适应性强的植物,既经济又能保持景观吸引力。
3.3设计画面自然延展,营建神秘雨林景观
在独特风貌背后,热带雨林呈现出的神秘感更能引发人们的探索欲和对原始神秘力量的向往。通过自然种植方式,有助于打造浑然天成的景观效果。注意对水平及垂直景深感的营造,可加强雨林的神秘氛围,选用高大的乔木营造纵向延伸感,或者选择树冠繁茂的植物,使人无法一眼看尽植物全貌,都有利于营造视觉延伸感,在植物群落布局中注意前后层次,形成空间遮挡,也有利于对神秘感的塑造。
3.4巧妙运用层间植物,丰富植物群落层次
植物物种和层次的丰富性是热带雨林景观的特点之一。在进行热带雨林植物景观设计时,应选择不同高度的植物进行组合,构建丰富的景观层次。此外,适当地加入层间植物,如藤本和附生植物等,有利于丰富植物群落的视觉层次,营造典型的“空中花园”景观效果,使植物群落景观立体且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又能增加绿量,提高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