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半岛基于保健植物功能配置的森林康养基地规划 - PenJing8
分享好友 园林首页 园林分类 切换频道

深圳大鹏半岛基于保健植物功能配置的森林康养基地规划

2025-10-0600代晓康
基于保健植物功能配置的森林康养基地规划——以深圳大鹏半岛森林康养基地为例
 
代晓康1,冉梁芸2,彭友贵2,孙延军3*,林恬加3,谭灿灿4(1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广东深圳518040;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510520;3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4深圳坤元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40)
 
摘要:近年来,森林康养的价值逐渐被重视,特别是在国家推动绿色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已经认识到森林康养的潜力,开始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以支持这一领域发展。概述了森林康养的历史背景及保健型植物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华南地区的保健植物研究,提出了融合保健植物配置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划,以及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建议,旨在为基于植物保健功能的森林康养基地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高度集中的人口对城市环境构成了显著威胁[1],并导致城镇居民长期处于情绪压抑和疲劳虚弱的亚健康状态[2]。研究表明,森林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心理压力,提升专注力并稳定情绪[3-4]。这一效应的机制在于森林中的林木具有分泌如萜烯、有机酸、酒精和醛类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杀菌特性,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这些植物释放的精油可增强免疫系统、缓解咳嗽、减轻哮喘症状和控制高血压,尤其在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显著效果[5]。这些有机成分的发现,不仅拓宽了芳香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性应用,还推动了现代城市森林群落构建和景观设计艺术的发展[6]。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景观、森林空气质量、森林食品等资源为基础,结合相应的养生休闲、医疗及康体服务设施,旨在通过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和养老等活动,实现修身养性、调适机能和延缓衰老的综合服务[7-10]。森林康养依托保健型植物,兼具“香”“形”“色”“姿”等多重美感,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意境[11]。目前,我国医学林学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森林康养的认识较为滞后,导致该产业发展缓慢[5]。因此,在保健型园林植物研究及森林康养实践方面仍存在广泛的探索空间。本研究基于华南地区植物挥发物质的保健作用,结合深圳大鹏半岛的森林康养需求,集中种植具有相似疗养效果的保健植物,以期最大化发挥植物的生态价值与康养保健作用,为华南地区城市近郊森林康养基地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1森林康养的概述
 
1.1国外森林康养业发展
 
在国际上,森林康养通常被称为“森林疗养”或“森林医疗”。该概念最早源于1940年德国的“气候疗法”,旨在缓解工业革命进程中日益增加的生活压力,并治疗“城市文明病”。在许多发达国家,森林康养产业已相对成熟。在德国,森林医疗已成为国家政策的一部分,公务员被强制接受森林疗养,这一措施使得医疗公费下降了30%。目前,德国拥有约350个森林康养基地,每年吸引了近10亿人次的游憩者。
 
日本的森林康养产业自1982年开始发展,15%的国土面积已规划为森林公园,并制定了统一的森林浴基地评价标准。在推广森林浴的社会背景下,日本建立了森林疗法测试制度,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使日本在森林康养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同样,美国在森林康养旅游方面也起步较早,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多数森林向公众开放用于游憩活动。数据显示,1990年美国人均每年进行森林游憩活动4.7次[12]。目前,美国每年有约20亿人次参与森林康养,相关支出占人均收入的1/8[13]。美国在将森林康养与现代养生运动相结合时,也注重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了当前森林康养的繁荣发展。
 
此外,受森林康养保健、休闲和养生功能的吸引,俄罗斯、韩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也相继建立了森林康养基地,并开展相关旅游活动。
 
1.2国内森林康养业发展
 
当前,我国森林康养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自2012年起,北京引入了森林康养的概念,并翻译出版了《森林医学》一书,同时启动了森林疗养师的培训[15]。此后,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相关活动,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成为首个获得林业部门批准的森林浴场示范区。随之,各地纷纷建设森林浴场,四川省启动了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浙江省老年医学学会进行了森林医学的实证研究,湖南省在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森林浴场,黑龙江省伊春市也开始规划森林避暑康养度假基地。总体而言,全国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森林康养政策,通过建设康养基地推动森林康养旅游活动,提高健康意识,旨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16]。
 
2保健植物的研究
 
2.1保健植物概念
 
保健植物是指对人体身心健康具有显著保健效果的植物[14,17],此类植物不仅涵盖芳香植物,还包括具有视觉和听觉刺激,能够对心理和生理产生积极影响的植物,以及可供口服或外用的药用植物。这些植物普遍含有抗菌素和抗病毒的化学成分,并通过挥发作用进入呼吸系统或皮肤毛孔,从而实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延长寿命的效果[18]。保健植物主要通过植物精气发挥其保健作用,植物精气指植物释放的各种芳香物质,亦称为芬多精(Phyton-cidere)。研究表明,植物的花、叶、木材、根和芽等部位能够分泌具有浓郁香气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不仅能杀灭细菌和真菌,还能有效防止病虫害和杂草生长[19]。此外,植物分泌的芳香性碳水化合物如萜烯(terpene)[20],也具有杀菌、空气净化和产生负氧离子的功能,对人体的医疗保健具有良好的作用[21]。
 
2.2保健植物类型
 
芳香类保健植物是指通过释放挥发性芳香油来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作用的植物。早在古代,中国传统医学就探讨了“芳香开窍”理论,并采用了“香佩疗法”。近年来,国外也开始对芳香植物的疗效展开研究,如“香花诊室”利用芳香植物疏通经络、开窍透骨。现代研究表明,许多芳香植物的挥发物质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能够提神醒脑、平和心绪。全球范围内,花香疗法备受重视,如俄罗斯、美国和日本设立了香花医院,利用四季常开的鲜花进行治疗[22-23]。
 
不同的香气和浓度可引发不同的感受和疗效,木兰科、桃金娘科、芸香科等植物因其芬芳气味对身心健康具有益处而被广泛应用。周婧海等[11]、刘斯通[24]强调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能力,
构成了保健型园林。郑华等[25]提出了“绿色嗅觉环境”的概念,即人置身于由自然植物组成的空间中,通过嗅觉器官直接或间接感受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从而引发生理和心理效应。
 
刘斯通[24]研究了芳香植物在华南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该地区芳香植物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应用特点。翟翠花[26]则探讨了广州城市公园中芳香植物的应用。周婧海等[11]以体育公园芳香园为例,研究了长效型芳香植物花境的保健园林技术,并罗列了一些可适用于上海的保健园林植物种类。
 
2.3本研究概述
 
本研究参与探讨了“保健型园林植物挥发性物质生态效应”,提取了华南地区150余种园林植物和当地乡土植物(例如:木兰科、桃金娘科、樟科、芸香科、金缕梅科等)的叶片和花朵挥发油。对园林植物挥发性物质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分类,并建立了常见园林植物挥发性物质数据信息库。通过研究,总结出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保健型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3大鹏保健康养基地建设案例
 
依托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契机,本研究将“保健型园林植物挥发性物质生态效应研究”成果融入《深圳大鹏新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详细规划》中。结合大鹏半岛的山水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提出了建立森林康养基地的规划建议。
 
3.1大鹏新区森林资源的特点
 
大鹏新区是深圳市的一个功能新区,位于深圳东南部,总森林面积218.8km2,森林覆盖率超过76%,代表了深圳市森林资源的典型特征。其丰富的生态类型及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使其成为深圳市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生态旅游休闲区,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化展示及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
 
3.2大鹏康养基地的规划

大鹏康养基地的规划
 
3.2.1康养基地建设选址现状。通过现场勘察和资料分析,确定穿越葵涌-径心水库-坝光广东省绿道2号线的葵坝路路段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选址(见图1)。该区域原为老葵坝路,曾为通往坝光的主要交通线路,随着新建葵坝路投入使用,该段道路人迹罕至。该地段拥有良好的生态系统、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具备建立森林康养基地的理想条件。

大鹏康养基地的规划
 
3.2.2植物功能区规划。经过对该区域现状的详细调查与分析,建议在该选址全长4.6km的范围内建设一个面积15hm2的森林康养基地(见图2)。在该基地内拟设立5个具有不同功能的芳香疗养区。
 
在葵坝公路选定路段中,规划在5个地点建立专项疗养区域,以指导游客进行康养活动。
 
(1)抗菌除尘保健区。结合路边空地条件,规划面积约200m2。清理选址内的病弱树木、桉树以及杂灌,种植富含β-石竹烯和(R)-柠檬烯等抗菌挥发物的白千层、九里香、樟树、狗牙花和夹竹桃等植物。
 
在该疗养区域的外围设置功效展览牌,展示该区每种植物的功效和注意事项,在展览牌旁种植半环形带状的九里香,同时在其后方套种狗牙花,形成立体景观效果。地面保留数条1m宽的小道,在小道的中间预留0.5m宽的区域镶嵌鹅卵石,可进行脚底穴位按摩。其他区域全部种上耐踩、耐旱、抗寒的日本结缕草。同时,设立一些石凳,可供来往游人静坐,进行疗养前的除菌除尘工作。
 
(2)呼吸系统保健区。选址区域面积约300m2,清理或伐除选址内无用的植物,保留大树。选择景观效果和保健功能较好的白兰、黄兰、红千层、海桐、含笑、九里香、山小橘等植物进行配置,这些植物主要挥发成分有α-蒎烯和β-石竹烯,具有较强的镇咳、祛痰效果,以促进呼吸系统健康。
 
在该疗养区域的外围设置功效展览牌,展示该区每种植物的功效。在其外部种植九里香和海桐,通过造型设计,形成九里香的带状和海桐单株的球形相互融合配景。在内部区域合理搭配种植白兰、黄兰和红千层,在最内部的区域种植可供观赏的山小橘,这些植物共同作用,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具有止咳、化痰、治疗支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的功效,可用于打造呼吸系统保健示范区。

深圳大鹏半岛基于保健植物功能配置的森林康养基地规划
 
(3)消化系统保健区。选址区域面积约230m2,清理和伐除选址内的无用植株,保留一部分原有生长良好且有益的本土植物。选择能合成分泌石竹烯、桉树脑等挥发物质的柳叶串钱树、白千层、水翁、山小橘等植物进行景观和功能配置。石竹烯能有效治疗消化系统溃疡、桉树脑对胃肠道溃疡有预防作用,姜烯既可以增进食欲,又有镇呕止吐的作用。
 
在功能区的入口设置功效展览牌,展示该区每种植物的功效,并在展牌后种植一排柳叶串钱树,在其内部搭配种植白千层、山小橘和水翁,形成高低错落的立体景观效果。在该区域内部建设多个半环形或小环形的石凳,提供给疗养人员闲坐。
 
(4)心血管系统保健区。选址面积约500m2,清理和伐除选址内的无用植株,保留一部分原有生长良好且有益的本土植物。选择能分泌α-蒎烯、芳樟醇、月桂烯等挥发性物质的树种进行景观和保健功能配置,包括人心果、白兰、红千层、含笑、鹅掌藤等。α-蒎烯的植物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芳樟醇可适度抑制正常人的心肺功能,能明显减慢心率和呼吸频率。
 
在功能区的入口设置功效展览牌,展示该区每种植物的功效,并在展区后种植一排鹅掌藤,使功能区和外界道路明显区分。该功能区内部将白兰和含笑相互配套集中种植,并在其林冠下插空建设自然石凳。在其中心地区种植几株人心果,形成一个人心果的观赏区,并在靠近疗养区深处种植红千层的高大树木,结合地面铺装鹅卵石步道,形成曲径通幽的意境。
 
(5)抗癌保健区域。选址区域面积约600m2,通过清理和伐除选址内的植物,形成比较空旷的区域。选取能分泌芳樟醇、β-石竹烯等挥发性物质的白兰、含笑、红鳞蒲桃、红千层、黄兰等植物进行景观配置。芳樟醇能强烈抑制由t-BOOH引起的突变,对氧化剂引起的基因毒性有很重要的保护作用,β-石竹烯具有抗肿瘤的活性,对人体的肿瘤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在功能区的入口设置功效展览牌,展示该区每种植物的功效,并结合种植红鳞蒲桃,形成一道乡土红叶植物景观。在该功能内部集中种植大片白兰、含笑、黄兰,并结合配套种植几株红千层,对木兰科植物景观起到衬托作用。
 
4讨论与建议
 
在我国城市森林环境建设中,通常侧重于植物的观赏功能,而对保健型植物的应用相对有限,这限制了保健型植物的推广与应用。本研究通过规划案例,提出在城市森林中建立保健植物功能区的策略,旨在为华南地区城市近郊森林环境质量提升与康养基地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重要参考。
 
目前,城市森林保健功能方面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化,需将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合理选择和配置植物,尤其是针对性地引入景观植物与芳香植物,以营建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森林康养环境,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10,27]。
 
未来保健植物及森林康养研究应关注以下问题。
 
(1)理论基础研究:植物的保健挥发性物质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探讨。特别是在现有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定量分析,探究植物挥发物质对人体的具体作用[28]。
 
(2)实践应用探索:将保健植物应用于森林康养基地的功能区规划中,探索景观功能与保健功能及其他生态服务功能的融合建设模式,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康养需求。
 
(3)案例验证研究:依托已经建成的森林康养保健功能区,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保健植物的实际作用及效果。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对使用人群进行研究,验证保健植物功能区的有效性。
 
最后,期望更多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植物保健作用及森林康养基地的研究与实践中,在构建优美森林环境的同时,深入挖掘植物的生态功能与保健作用,进一步发挥城市森林的多重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