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视角下的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探析 - PenJing8
分享好友 园林首页 园林分类 切换频道

儿童健康视角下的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探析

2025-09-2300王思颖
 儿童健康视角下的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探析
 
王思颖,肖潇,李镕吉,邱金梁(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景观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城市绿地景观既是他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为此,基于儿童健康视角,分析了目前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儿童健康视角下城市绿地景观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以期让儿童在城市的绿色怀抱中茁壮成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儿童活动空间被逐渐压缩,而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往往更多是从成人的审美和使用角度出发,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是城市发展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整个社会的前途发展息息相关。为了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有趣、具有教育意义的绿色活动空间,针对当前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希望能唤起更多的人关注儿童健康与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
 
1儿童健康与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的关系
 
1.1城市绿地景观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城市绿地景观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活动空间,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个繁忙、快节奏的都市中,绿地景观为儿童提供了一片宁静与纯净的天地,让他们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与放松[1]。
 
1.1.1身体健康方面。城市绿地景观为儿童提供了广阔的运动空间。在绿地上,儿童可以尽情奔跑、跳跃,进行各种户外运动,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能促进骨骼发育,预防近视等。同时,绿地中的植物能够净化空气,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呼吸系统。
 
1.1.2心理健康方面。绿地中的自然环境有助于缓解儿童的压力和焦虑情绪[1]。在现代社会,儿童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而绿地景观则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放松场所。在这里,他们可以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静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释放内心的压力,恢复身心平衡。
 
1.1.3环保意识和审美情趣方面。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儿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和自然界的奥秘,进而对自然产生敬畏和爱护之心。同时,绿地中的美丽景观也能激发儿童的审美情感,提升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1.2城市绿地景观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自1924年埃格兰泰恩杰布(EglantyneJebb)开始起草《儿童权利宣言》,到1959年《儿童权利宣言》在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再到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环境会议倡议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截至目前,全球已经超过3000个城市获此认证,儿童作为城市活动的主体,受到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2021年《“一四五”规划纲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再到2022年《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的印发,明确了儿童友好空间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要求,提出推进“1米高度”的儿童视角设计,对城市绿地景观儿童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思路。
 
当前,国内多数城市公园在规划设计上侧重成人向度,缺乏儿童视角的设计空间思考,大多数针对儿童的空间设计被固定在特定区域内,且存在空间挤压、内容与形式同质化严重的问题[1]。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以“儿童健康视角”为导向进行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不仅能满足儿童与自然交互的需求,创造启迪心智、寓教于乐的城市公园无动力景观,且能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儿童参与为一体的生态景观机制[2]。
 
对于城市儿童,城市绿地景观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态度。绿地中的花草树木、鸟语花香,无不传递着生命的活力和美好,当儿童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时,容易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奇妙。这种体验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能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培养耐心和毅力。在绿地中,儿童可以参与各种户外活动和挑战,如攀岩、徒步等,不仅能锻炼他们的体能,提高运动技能,而且能让他们自信地面对未知的挑战。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努力,儿童能在这些活动中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并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耐心。
 
1.3城市绿地景观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影响
 
城市绿地景观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公共空间,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与自然亲近的机会,而且能为儿童提供一个广阔的社交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儿童可以自由地与同龄人交流、互动,从而培养社交能力,塑造性格,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城市绿地景观的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其成为儿童社交的天然场所。在绿地上,儿童可以遇到来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小伙伴,大家一起玩耍、交流,这种多元化的交往经验有助于儿童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更好地适应未来多元化的社会。
 
其次,城市绿地景观中的各种活动设施也为儿童社交提供了便利,比如,游乐场、沙坑、滑梯等设施,都是儿童喜欢的游戏场所,儿童可与其他小伙伴一起分享游戏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最后,城市绿地景观能很好地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政府应加大对城市绿地景观的投入和管理力度,确保其安全、舒适、有趣。家长应鼓励儿童多参与绿地上的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意识和能力,学校和社会组织也可利用城市绿地景观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与合作,让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儿童能够回归自然。
 
2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缺乏儿童视角
 
当前,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往往从成人审美和使用角度出发,忽略了儿童的实际需求和体验。儿童与成人的视角、尺度和兴趣点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设计往往无法吸引儿童,也无法满足他们的活动需求。例如,一些绿地景观中的设施尺寸过大,不适合儿童使用;活动空间布局不合理,缺乏儿童喜欢的游戏元素等。
 
2.2安全隐患较多
 
城市绿地景观中往往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对儿童的安全构成威胁,例如,一些景观设计中存在锐利的边角、易碎的装饰物或未加防护的水体景观等。此外,部分绿地景观维护管理不到位,导致设施老化、损坏,进一步增加了安全风险,儿童在玩耍时可能因为这些安全隐患而受伤,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见图1)。
 
儿童健康视角下的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探析
 
2.3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忽视
 
现代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往往注重形式美感和功能性,很少考虑到景观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实际上,儿童的心理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对儿童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3]。然而,当前的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很少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也缺乏对儿童情感需求的关注,导致儿童在绿地景观中无法获得足够的情感满足和成长支持。
 
2.4活动空间不足与设施单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严重压缩了城市绿地空间,很多城市绿地景观存在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大量儿童同时活动的需求。此外,一些绿地景观设施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无法吸引儿童兴趣,长时间在狭小、单调的空间中活动,可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见图2)。
 
2.5缺乏教育性元素
 
城市绿地景观作为儿童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理应融入教育性元素,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但在目前的设计中往往忽略了教育性元素的融入,如缺乏科普知识展示、文化教育设施等,既不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不能让儿童有更多与自然相处的机会,不仅限制了绿地景观育人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了儿童综合素养的提高(见图3)。
 
3儿童健康视角下的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原则
 
3.1安全性原则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首先要保证儿童的安全,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减少安全隐患,如尖锐的边角设计、地面滑动等。同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应急设施,当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进行处理。
 
3.2自然性原则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儿童创造一个贴近自然的环境,可通过引入多种植物、水体和地形等元素,丰富绿地自然景观[4]。同时,可设置生态教育区域,让儿童在游玩过程中了解自然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3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应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儿童的需求为重点,合理设计各类活动区域,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兴趣爱好及运动与探索的需要。
 
3.4可达性原则
 
城市绿地应方便儿童到达和使用,需要合理规划绿地的入口、路径和设施布局,确保儿童能轻松、安全地到达各个活动区域。同时,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高、视野和行动能力等因素,确保设施的可达性和易使用性。
 
4儿童健康视角下的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策略
 
城市绿地景观作为儿童游戏与成长的重要场所,应从儿童健康视角出发,着重考虑营造一个自然友好的游戏环境,使儿童能在安全愉悦的环境中成长发育。
 
4.1注重安全性
 
从儿童健康视角出发,城市绿地景观设计首先要确保安全性。
 
(1)景观设计中要避免出现尖锐的边角、过高的落差和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例如,游乐设施的边角应进行软包装,防止儿童玩耍时受伤;
 
(2)营造安全的绿地生态环境,在植物景观营造中,应选择对儿童友好的植物,严禁选用有毒、有刺或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植物。同时,不断提高绿地管护水平,改善绿地空气质量和水质。
 
(3)定期检查和维护绿地游玩设施,并在绿地内安装监控摄像头,保证设施完好无损的同时,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保障儿童游玩安全。
 
4.2融入自然元素,增加绿地景观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可在城市绿地景观中设置一些小型生态园、植被丰富的游戏区,让儿童在游玩中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环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使儿童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提高儿童认知能力。城市绿地景观既是人们休憩的地方,又是文化传播和科普教育的园地,以儿童健康视角为导向的城市景观设计,营造寓教于乐的城市绿地景观,传播健康的儿童文化生态,通过自然教育、人文教育等方式,增强儿童的互动体验。在自然教育方面,选用香樟、广玉兰、桂花等多种乔木,搭配金叶女贞、栀子花、小雏菊等灌木、草本植物,丰富场地层次,营造自然亲和的活动空间,既安全又具观赏性。同时,为了满足幼儿的“五感”需求,利用植物的香味、颜色和不同的形态吸引儿童触摸、嗅闻,并在一些灌木旁设置趣味科普介绍,增强幼儿对植物和大自然的认识。
 
4.3注重活动空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除了安全性,活动空间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尤为重要。多样性、灵活性的活动空间规划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儿童的需要[5],既有助于儿童身体发育,又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可通过设置可移动的游乐设施,调整空间布局;利用植物、水景等元素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
 
5结语
 
在塑造城市绿地景观的过程中,实施策略应聚焦于提供多元化的活动空间、巧妙融入教育文化元素等,力求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城市绿地景观环境。未来,应更多基于儿童健康视角开展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工作,为儿童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