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林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蒋金荣1,黄天来2*,王诗丰3,栗青丽4
(1 青田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浙江青田 323900;2 青田县林业局,浙江青田 323900;3 青田县林业改革发展中心,浙江青田 323900;4 青田县公益林管理中心,浙江青田 323900
(1 青田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浙江青田 323900;2 青田县林业局,浙江青田 323900;3 青田县林业改革发展中心,浙江青田 323900;4 青田县公益林管理中心,浙江青田 323900
摘要:目前,青田县林业经营面临着风险评估和定价困难、信息不对称、技术与数据短缺、市场认知和接受度低、法规不完备及林业保险体制滞后等问题,制约了林业保险的发展。基于此,提出了增设林业特色品种保险、加强林业保险宣传力度、规范林业保险体系建设等措施,以促进青田县林业保险的发展,提高林业经营者的风险防范能力,从而保障林业经营可持续发展。
1林业保险的定位与现状
林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和生态资源,受到来自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威胁[1],林火、病虫害、林木倒伏等灾害会对林业经营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3]。为了减轻灾害风险带来的冲击,林业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应运而生[4-5]。林业保险的目标在于以一种转移林业灾害风险的方式,为从事林业经营的人提供经济保障和风险管理手段。其涉及保险公司与林业经营者之间的契约关系,保险对象包括经营者的林业资产或林业生产活动,并为其提供专门针对林业灾害的保险保障。保险的目的在于通过支付赔偿金的方式,协助林业经营者恢复损失,并保持其经营活动,从而实现灾害风险的分散和经济的稳定[6]。同时,林业保险也可以鼓励林业经营者采取更好的风险管理措施,提高林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和抵御灾害的能力。
林业保险的范围涵盖各种类型的林业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林木损失保险[7]、林产品保险[8]、林地保险[9]、林业收入保险[10]等。首先,林木损失保险旨在保护林木免受林火、虫害、疾病、风灾等自然灾害的损害。其次,林产品保险旨在保护林业经营者的木材、木竹、果实等林产品免受损失或毁坏。再次,林地保险旨在保护林地免受滥伐、违法砍伐、非法侵占等人为活动的破坏。最后,林业收入保险旨在保护林业经营者免受市场价格波动和销售收入减少的风险。这些不同类型的保险,共同为林业经营者提供了全面的风险保护。
当前的林业保险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险产品设计不合理、市场竞争不充分、政策和法规限制等,因而限制了林业保险的发展和应对林业灾害的能力。因此,深入研究林业保险的问题及对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分析林业保险面临的问题,能为改进保险产品设计和完善制度建设提供指导。同时,探讨林业保险的对策,包括政府角色、产品创新、公私合作模式,有助于提高林业保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可以为政府、保险机构和林业经营者提供有益的启示,促进林业保险市场的发展,增强林业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林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此外,对林业保险问题的深入研究,还有助于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丰富和拓展保险学和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当前林业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
林业作为一项周期长、面临多种灾害和高风险的公益性基础产业,其发展离不开保险业的积极参与。政府加大对森林保险的投入,是推动林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11]。近年来,青田县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林业金融、森林保险、林权流转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林权制度创新的新路子,推进林业规模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通过调研发现,青田县林业保险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1风险评估和定价较为困难
风险评估和定价困难对林业保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风险评估的困难,导致保险公司难以准确评估林业灾害的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林业灾害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涉及多个因素,如自然环境、病虫害等[1],缺乏准确的数据和可靠的模型,使得风险评估变得困难。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可能无法准确估计风险,从而可能导致保费定价不合理或无法提供适当的保障。其次,定价困难是林业保险发展面临的挑战[12]。合理的保费定价是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林业保险风险评估的困难性,保险公司往往无法确定适当的保费水平。过高的保费可能使农民难以承担,限制了保险的普及程度;过低的保费可能导致保险公司面临巨大的风险。定价困难使得保险公司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平衡变得更加复杂,阻碍了林业保险的发展。
2.2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当保险公司和保险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会导致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定价存在偏差,从而影响保险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另外,保险公司可能无法准确评估林业灾害的风险程度,而保险消费者可能缺乏对保险产品的充分了解和信任,导致保险需求不足[13]。因此,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推动林业保险发展至关重要。
2.3技术与数据的短缺
林业保险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技术支持,例如,卫星遥感数据、气象数据、风险模型等,以便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和定价保险产品[14-15]。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限制,包括获取和处理这些数据的能力不足及技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制约了林业保险的发展。数据获取和处理的能力是保险公司评估风险的关键因素,卫星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可以提供森林覆盖、土地利用、气候条件等信息,有助于准确评估林业灾害的概率和损失程度。获取这些数据成本较高,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或资源有限的地方,同时,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也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专业技术支持,缺乏这些能力和资源,会限制林业保险公司对风险的准确评估和定价能力。其次,技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是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的林业保险需要建立风险模型和预警系统及快速、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平台。在青田县一些偏远地区,缺乏稳定的互联网连接、计算机设备和专业软件,导致信息传递的滞后和不完整,使保险公司和农民在信息获取和决策方面存在不平衡问题。
2.4市场认知和接受度低
青田县作为林业大县,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16],但林业经营者对林业保险的认知和接受度相对较低,这种信息不对称,对林业保险的发展产生了明显影响。一方面,部分林业经营者还没有意识到保险在林业经营中的重要性,缺乏对林业生产面临的各种风险的了解,如自然灾害、病虫害、火灾等,以及这些风险对于经营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忽视或低估了林业保险的价值,导致保险市场的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一些林业经营者对于保险产品存在疑虑和误解,担心保险费用过高、理赔流程繁琐、保险责任不明确等,会对保险产品产生不信任感,因而不会主动购买保险,导致保险需求不足。
2.5法规缺位
在林业保险领域,缺乏明确的法规框架和政策支持,使得行业规范性和稳定性不足。首先,法规缺位导致保险产品设计和运作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在制定林业保险产品时,面临着缺乏统一标准和准则的困境,使得保险公司难以评估风险和确定保险费率,从而限制了保险产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17]。其次,法规缺位导致监管的不完善。缺乏明确的监管措施和规范,监管机构难以有效监督和管理林业保险市场的运作,可能导致出现信息不对称、欺诈行为、不当竞争等问题,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并对整个林业保险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最后,法规缺位还限制了林业保险市场的参与者多样性和竞争程度。缺乏明确的准入门槛和监管要求,导致市场上出现一些不具备足够经验和专业能力的保险公司,从而降低了市场竞争水平和服务质量。合适的法规框架可以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更多专业保险公司进入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林业经营者的需求。
2.6林业保险体制落后
青田县现行的林业保险体制无法适应林业保险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缺乏差异化产品、风险评估困难等方面。林业经营面临的风险和损失具有独特性,需要特定的保险产品来覆盖,例如,林火、病虫害、自然灾害等[1]。商业保险公司往往难以提供定制化的林业保险产品,导致保险覆盖的不足和保险责任的不匹配。其次是风险评估困难,林业保险的核心在于准确评估和估算林业风险,以确定保险费率和保险责任[18]。由于林业经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风险评估变得困难,现行的林业保险体制在风险评估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数据支持,导致保险费率的制定不够准确,难以实现风险和保费的合理匹配。
3解决林业保险问题的思路
3.1增设林业特色品种保险
引入林业特色品种保险,是为了保护油茶、山核桃、香榧、板栗等特色林业品种免受自然灾害的侵害,例如,油茶是一种高度依赖自然条件的林业产业,对干旱和低温等气象灾害非常敏感。因此,推出油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成为林种植保险的重要补充措施,旨在为种植户在遭受极端天气事件,致使油茶产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时提供保险保障。油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的运作机制是在保险合同期间内,当油茶种植区域的月最高气温或月最低气温达到保险合同约定的起赔标准时,保险事故即发生,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负责赔偿。这种保险形式的关键目标是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通过保险将种植投入与自然风险进行“兜底”,提升油茶种植户抵御自然风险、保障生产稳定的能力。这种林业特色品种保险的推出,不仅有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提高农民对灾害风险的应对能力,降低种植风险,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一保险机制,林业特色品种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也为农民和相关产业链上的其他参与者提供了更稳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2加大林业保险宣传力度
3.2.1加强信息传播与教育。通过编制详尽的林业保险宣传资料,包括手册、宣传册、多媒体展示等,系统阐述林业保险的概念、功能和益处。同时,组织相关宣传活动,如研讨会、讲座和培训课程,邀请专业人员通过实例和应用案例,向林业经营者解释和展示林业保险的实际应用和效益。
3.2.2整合合作伙伴关系与渠道。政府应与保险公司、林业协会、农业部门等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广林业保险。整合林业保险的信息和资源到相关机构的平台和渠道,以便更广泛地传播给林业经营者。合理制定培训与教育计划,培训内容应涵盖保险基础知识、风险评估、管理技巧等,帮助农户了解如何正确购买和利用林业保险来保护经营利益。
3.2.3充分发挥网络和社交媒体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专门的林业保险信息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和论坛等,提供最新的林业保险信息、案例分享、常见问题解答等内容,以便林业经营者随时获取相关信息,并参与互动讨论。可通过分享成功的保险案例和故事,向林业经营者展示林业保险的实际效果和潜在好处,这些案例可以涉及灾害损失的弥补、经营风险的降低及保险赔付的积极影响等,从而增加他们对林业保险的兴趣和信心。
3.3规范林业保险体系
在实施林业保险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合同原则: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签订合同,明确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保险期限、保险费率等内容,并要求双方遵守合同约定,保持诚实和信用。
(2)保险利益原则:保险公司应根据投保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需求,提供合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以保障林业经营者和林权人的利益。
(3)风险管理原则:保险公司在承保过程中应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促进林业经营者采取有效的林业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
(4)互助原则:通过风险共担和互助方式,将林业生产中的风险分散到多个参与者,共同承担损失,实现风险转移。
(5)政策引导原则: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支持和推动林业保险发展,引导保险公司、林业经营者和林权人参与林业保险,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合作机制。
4总结与展望
当前,青田县林业保险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由于林业保险涉及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变得相对困难。但通过加强与林业专家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入先进的遥感和监测技术,可以改善风险评估和定价模型,提高林业保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由于信息不对称,妨碍了保险公司、农户和政府之间的交流。政府可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保险产品的透明度和质量。
(3)缺乏可靠的技术和数据支持,使得风险评估、理赔处理和产品创新变得困难。需要加强林业保险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数据收集工作,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提高林业保险的效率和精确性。
(4)由于较多农户对于林业保险的认识和了解不足,缺乏保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可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户对于林业保险的认知度,并加强与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部门的合作,推广林业保险的意义和价值。
(5)当前的法规框架无法完全覆盖林业保险的特殊需求,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为林业保险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和支持。
(6)当前的保险体制无法适应青田县林业发展的需要,需要加强政府、保险机构和农户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建立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的保险体制,以促进林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当前青田县林业保险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这些挑战也为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机遇。通过加强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和数据支持,提高市场认知和接受度,完善法规框架和保险体制,可以推动青田县林业保险的发展,实现农户和保险机构的共赢局面。
随着林业保险意识的提高和需求的增加,林业保险在青田县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加强林业保险的宣传工作,提高林业经营者的保险意识,有望逐渐改变他们的观念和侥幸心理,增加对林业保险的需求。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保险公司的积极参与,林业保险的供给将逐步得到提升,涵盖更多的保险险种,满足林区防范多种自然灾害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