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理念驱动下的北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 PenJing8
分享好友 园林首页 园林分类 切换频道

交互理念驱动下的北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2025-09-0500吴晓雪
交互理念驱动下的北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吴晓雪(北京市密云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北京密云101500)
 
摘要:交互理念是一种新兴的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在建筑、环境与人之间建立动态、多元的互动关系,追求丰富的用户体验。基于此,阐述了交互理念的概念内涵和形成发展背景,分析了近年北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现状,总结出生态化与本土化、功能分区与人性化、自然与文化融合、多功能性与创新等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交互理念在北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旨在为该地区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当代社会,人们对优质生活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公园景观作为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其设计理念与手法备受关注[1-2]。传统的景观设计侧重于景观的外在形式美学,缺乏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性[3]。而随着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反思人与环境的关系,期望在城市公园中获得更加丰富、融合和谐的体验[4],交互理念应运而生。这一理念强调在景观设计中,注重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性、参与性,通过新兴科技手段实现人、环境与技术的融合,为公众营造多元动态的体验过程[5]。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乃至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6]。近年来,北京城市公园数量与规模显著增长,体现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也反映了公众对高品质绿色空间的迫切需求。当前,北京城市公园设计已呈现出生态化、本土化、功能多样化、文化融合及创新技术应用等鲜明特点,这些趋势反映了设计界对于交互理念的初步探索与应用尝试。鉴于此,本研究探究了交互理念驱动下的北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旨在为该地区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1交互理念概述
 
1.1交互理念的概念
 
交互理念(InteractionConcept)是一种设计理念,强调在建筑、环境与人之间建立动态、多元的互动关系,追求丰富的用户体验。这一理念主张设计应当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性,尊重并满足人们对于参与性、多样性和主动性的需求。其核心内涵在于:
 
(1)以人为本,交互设计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为人们提供亲和、舒适的体验,促进人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
 
(2)以体验为导向,交互设计不仅关注功能性,更加注重情感体验和感知体验,追求丰富多元、有意义的体验过程。
 
(3)参与性,交互设计鼓励用户主动参与,通过参与促进人与环境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强用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技术术融合,交互设计积极运用新兴技术手段(如数字媒体、传感器等),实现人、环境与技术之间的无缝融合。
 
(5)可持续性,交互设计致力于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体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2交互理念的形成发展
 
交互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源于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需求。自人类文明开端以来,人们就在不断探索、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更好地适应生存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不断加深,人类对环境的认知和体验不断丰富。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迁,人们对环境的互动需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人与自然脱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吁建立和谐共生的新型互动模式。
 
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家、哲学家等提出“生态中心主义”思潮,强调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该实现和谐共生。同时期,一些先驱设计师开始探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用户体验和参与。进入21世纪,交互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升华。信息技术革命使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融合,人机交互成为一种新型互动形式。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要求建筑和环境设计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在这种多重背景下,交互理念演变为一种综合性理念,强调人、环境和技术的融合互动,追求多元化、动态化的用户体验。
 
2北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北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近年北京城市公园数量和面积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北京市城市公园数量为372个,面积为3.77万hm2(见表1)。北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主要表现为以下趋势和特征。
 
2.1生态化与本土化趋势
 
近年来,北京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生态化和本土化,倾向于使用乡土植物进行配置。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生物多样性,而且能减少维护成本,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2功能分区与人性化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时越来越注重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和人性化设计,特别是在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上;设置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步道、健身设施等,满足不同年龄层人群的休闲与健康需求。充分考虑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包容性,确保所有市民都能享受到公园的便利。
 
2.3自然与文化的融合
 
在景观营造上,北京城市公园设计强调利用和保护自然地形地貌,力求使景观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体现流畅质朴的情趣。同时,设计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旨在传承与展现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
 
2.4多功能性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公园不再是传统的休闲场所,而逐渐转变为集文化展示、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体育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设计更加注重创新,如通过智能技术提升游客体验,或创建特色主题园区吸引不同群体。
 
3交互理念驱动下的北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3.1植物要素配置

交互理念驱动下的北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植物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景观主体,合理的植物配置能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还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首先,植物的选择应立足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优先考虑适生性强、耐旱耐寒且具备观赏性的乡土植物品种(见表2),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观赏价值。其次,植物的布局和组合方面,应体现出主题性和艺术性,通过植物的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使游客在漫步其中时能感受到变化多端的景致。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专门的主题植物景观设计,如香草园、蝴蝶园、药用植物园等,能展现北京地区独特的植物资源,还能为游客提供趣味性体验。
 
再次,植物种植和管理应注重互动性,鼓励游客的参与;设置可直接采摘的果蔬园地,或者举办插花、种植等主题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对植物的亲和力。还可以结合AR等新技术,为游客提供关于植物知识的实景解说服务,赋予公园一定的教育功能。最后,植物配置时要与其他景观要素相互呼应,与道路系统、水体、建筑物等景观要素有机融合,营造出统一和谐的整体景观氛围;植物的色彩、形态可以与周边环境形成视觉对比或呼应,为游客创造独特的感官体验。
 
3.2水体要素配置

交互理念驱动下的北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水体作为城市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互理念下,其配置应注重生态性、艺术性和互动性。北京作为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在城市公园中合理配置水体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水体的选择应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尽可能利用北京地区的运河、湖泊、溪流等天然水系,或利用回用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实现节水环保的目标。同时,水体的设计应注重与园区的整体环境相协调,保持一定的自然生态特征,避免过度人工化。其次,水体的布局应考虑景观的流动性和连续性,以曲线为主,蜿蜒流动,与周围的地形地貌相融合;采用瀑布、潭水、溪流等多种水体形式,使水体景观丰富多样,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视觉体验;同时,水体内及水体周边可种植湿地植被(见表3),构建小型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再次,水体的设计应注重互动性,为游客创造亲水互动的机会;可设置供游人遛弯、垂钓的水岸步道,引入喷泉、水景雕塑等装饰艺术品,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流动的水体之美;对于较大的水面,可开辟供游船观光的水道,让游客从另一种视角欣赏园区景色。最后,水体的配置要与周边的其他景观元素相互呼应,与植被、建筑、道路系统等有机融合;水面可以起到映射周边景致的作用,为园区增添一抹柔美的景致。同时,水体及其周边区域也可以规划为音乐喷泉表演、水上灯光秀等特色活动的场所,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3.3道路系统配置
 
在交互理念下,道路系统配置应贯彻以人为本、注重体验感受的理念,为游客营造舒适、便利且富有互动性的步行环境。首先,道路系统的规划应与整个园区的整体布局相协调,形成有机统一的路网结构;可采用环线与支线相结合的形式,环线作为主要的游览线路,支线则连接各个景观节点,形成多条旅游路线选择。北京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都,道路的铺设材料和设计风格可当与园区主题相互呼应,体现出京城独有的人文气息。其次,道路系统的布置需考虑行走体验,尽可能贴合地形地貌,曲线环绕,起伏有致,避免过于单调和刚硬。可将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元素融入道路设计之中,如开阔的植被视廊、临水步行小径、供歇息休憩的园廊驿站等,使道路不仅是连接场所的通道,更是景观的组成部分,为游客提供丰富的视觉和步行体验。最后,道路系统的设计应重视互动性和亲和性,创造条件鼓励游客积极参与;可将导览系统、解说设施、趣味互动装置等融入道路景观之中,供游客主动体验和探索;同时,道路铺装的材料和纹理要保留一定的粗糙度,引导游客放慢脚步,沉浸在自然之中,亲身感受环境的变化。
 
3.4景观小品配置
 
景观小品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互理念下,北京城市公园景观小品的配置应注重体现本地区的人文特色,营造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首先,景观小品的选择和设计应融入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体现独特的京味风情;可以借鉴并重新演绎一些传统的园林景观元素,如亭台楼阁、假山塑石、花窗月牌等,将其现代化、抽象化,赋予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也可以反映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新面貌,如采用当代艺术家的雕塑作品、使用新型环保材料等,体现城市的时尚活力。
 
其次,景观小品的布局应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与所处的环境相协调、相呼应;将其点缀于园区的不同景观节点,如水池边、路口广场、树荫漫步道等,成为景观的视觉焦点,为沿途的游览增添情趣。最后,景观小品的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游客营造丰富的互动体验;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亲和力和参与性的装置,供游客近距离触摸、观赏、互动,充分调动游客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还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4结语
 
本研究旨在论述交互理念在北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阐述了交互理念的概念内涵、形成发展背景,提出了在植物、水体、道路系统和景观小品等景观要素的配置上贯彻交互理念的具体策略和措施。交互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在人、环境与技术之间建立动态的、多元的互动关系,追求丰富的用户体验。将此理念应用于北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能够激发公众对环境的参与热情,增强与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系。通过合理配置植物、水体、道路系统和景观小品等景观要素,注重生态性、本土性、艺术性和互动性,不仅可为游人带来亲和、舒适的自然体验,而且能营造出具有京味文化特色的独特景观氛围。与此同时,该理念的实践有助于将新兴科技与景观设计手段相融合,为游人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从而更好地展现当代大都市的现代活力。(收稿: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