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钟山风景区历史景观资源时间演变特征 - PenJing8
南京钟山风景区历史景观资源时间演变特征
2023-11-06 20:15:17  浏览:0
2.1历史景观资源时间演变特征
 
南京钟山风景区历史景观资源时间演变特征
 
根据钟山风景区历史景观资源的数量变化,可将其分为4个阶段:1840—1864、1865—1912、1913—1937和1938—1949年。近代钟山风景区历史景观资源数量的动态变化呈现先增长,随之下降,后快速上升又下降的特征(图2)。

其中,1912—1937年是历史景观资源快速增长时期,其数量达108处。从各类型上看,纪念建筑在各历史时期数量最多,1840—1864年占比25.2%,1912—1937年占比达29.6%。从结构变化看,清中叶至清末景观资源的类型较为单一,以纪念建筑、陵坛墓园、宗教建筑为主,民国之后,历史景观资源的类型趋于多样化,出现植物园等。
 
2.2历史景观资源空间演变特征

南京钟山风景区历史景观资源时间演变特征
 
基于核密度分析的结果显示(图3),历史景观资源主要分布于钟山头陀岭、独龙阜、小茅峰、灵谷寺及前湖区域,鸡笼山,玄武湖梁洲等地,尤其在鸡笼山、钟山南坡等地聚集度极高。
 
2.2.1第一阶段:1840—1864年

南京钟山风景区历史景观资源时间演变特征
 
1840—1864年是近代钟山风景区历史景观资源的发源时期,共有数量91处,其中纪念建筑23处、陵坛墓园16处、宗教建筑19处、历史名园8处。最邻近指数R=0.54,表现为聚集分布。由图4可知,初步形成3个主要发源地,即鸡笼山、钟山头陀岭和独龙阜,其中鸡笼山为高密集区。
 
2.2.2第二阶段:1865—1912年

南京钟山风景区历史景观资源时间演变特征
 
1865—1912年是历史景观资源的衰退时期,共有数量59处。与1840—1864年相比,纪念建筑减少11处,宗教建筑减少9处,陵坛墓园减少4处。最邻近指数R=0.60,集聚程度减弱。由图5可知,后湖成为历史景观资源较为集中的新片区,鸡笼山、钟山独龙阜一带集聚程度减弱。
 
2.2.3第三阶段:1913—1937年

南京钟山风景区历史景观资源时间演变特征
 
 
1913—1937年新增历史景观资源49处,总数达108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纪念建筑增加20处,风景建筑增加7处,陵坛墓园增加6处,宗教建筑增加5处,新增加植物园这一类型。最邻近指数R=0.65,分布出现显著的多点集聚分布态势。由图6可知,钟山独龙阜、小茅峰、东冈是重要集聚区域,钟山风景区历史景观资源重心向紫金山东部、北部扩展。
 
2.2.4第四阶段:1938—1949年

南京钟山风景区历史景观资源时间演变特征
 
1938—1949年历史景观资源数量急剧下降,数量73处,仅新增观梅轩、戴笠墓、正气亭3处。最邻近指数R=0.63,集聚程度增加。由图7可知,1938—1949年历史景观资源的分布基于前一时期发展,鸡笼山、玄武湖一带集聚程度变弱,钟山东冈、小茅峰成为主要聚集区域。
 
2.3重心迁移与格局演变

南京钟山风景区历史景观资源时间演变特征
 
从中心点的偏移情况来看,清中叶至清末重心点向西北偏移,民国之后向东南偏移,后者偏移更加显著(图8)。民国时期的标准差椭圆长短半轴的差距大,扁率大,说明民国时期钟山历史景观资源的方向分布趋势较为明显。总体来说,近代钟山历史景观资源由西北向东南偏移,方向分布趋势先增强后减弱。经历咸丰癸丑之乱和民国初期对钟山的开发,钟山风景区历史景观资源离散度先增加后下降,即空间聚合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