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植物园的3个建设成效与经验探索 - PenJing8
西宁植物园的3个建设成效与经验探索
2023-11-03 17:13:59  浏览:0
西宁植物园建设成效与经验探索
 
3.1降雨监测数据分析

西宁植物园建设成效与经验探索
 
在浦宁之珠北侧坡面设置了3处监测点,由上至下分别位于水平阶内、冲沟溢流口和冲沟排出口,每个监测点都安装有多普勒流量计和在线SS分析仪。监测数据如图5、6所示,通过监测数据可以对海绵设施进行校验:

1)当日降雨量为37mm时,水平阶的径流量控制率和水土流失治理比例均达到100%;

2)经2019年6—12月的监测,在冲沟溢流口和排出口均无产流现象。
 
3.2指标核算
 
经核算,西宁植物园山体林木覆盖率达87%,水土流失治理比例达10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98.9%,对应设计降雨量为31.7mm,综合达到了“水不出沟、泥不下山”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3.3经验探索
 
3.3.1注重生态设施
 
为适应西北半干旱地区山地特点,主要进行坡面整地与植被修复等生态建设,充分利用生态基底,在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均产生良好的效应。

特别是在缺水地区,降雨的充分利用对于生态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相关资料,在干旱地区,当降雨量为1~5mm时,降雨有效利用率约43%,降雨量为5~40mm时,降雨有效利用率达73%[6];采用西宁市1985—2015年共30年降雨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降雨量1~5mm降水过程所产生的雨量占年降雨量的17%左右,而83%降雨量是由5~40mm降水过程所产生的(其中降雨量大于40mm仅出现6次,忽略不计),故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年均降雨综合有效利用率进行分析:综合有效利用率=17%×43%+83%×73%=68%,则年均可利用的雨水量可按下式估算:V=面积×年均降雨量×控制率(有效利用区段)×有效利用率=66.67×87%×0.41×98%×68%=15.8万m3,约减少75%的浇灌用水量。
 
3.3.2海绵与景观相融合

海绵与景观相融合
 
植物园作为城市公园,在实现海绵功能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其观光游览和科普交流等功能,因此在设计中将海绵与景观有机融合,形成视觉景观化、功能海绵化的效果。植物园建成后实现了生态可持续性优、视觉观赏性美、社会功能性佳的综合效果,也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认可,特别是水平阶整地和冲沟治理,形成了独具山地特色的景观节点(图7、8)。
 
4结语
 
针对西北半干旱地区山地公园的特点,海绵城市建设应注重采用生态设计技术,对林地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调理,增强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强调因地制宜地进行低影响开发设计,并应增强海绵与景观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以景观为载体发挥海绵城市功能。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契机下,公园建设应充分发挥风景园林、排水工程及水土保持等交叉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优势,共同配合以实现海绵功能完善与景观优化的双赢效果。西宁市植物园海绵城市建设实践可为西北半干旱地区山地公园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