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对郑州滨河植物景观的偏好分析 - PenJing8
游人对郑州滨河植物景观的偏好分析
2023-10-30 11:28:27  浏览:0
结果与分析
 
3.1游人对植物景观的偏好与植物多样性相关性分析

游人对郑州滨河植物景观的偏好分析
 
调研区域共有植物67科144属210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9属16种,被子植物63科135属194种(表4)。


游人对郑州滨河植物景观的偏好分析


对不同河流滨河绿地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表5),发现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东风渠最高,说明东风渠植物种类丰富且种植分布均匀,各样地植物种类相似度较高。
 
游人对植物景观的偏好与植物多样性相关性分析
 
通过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共获取60条游览轨迹,1559张照片(表6)。



熊耳河志愿者平均游览时间最长且拍照数量最多,平均游览时间超过100min,共拍摄照片565张。东风渠次之,平均游览时间为90min,共拍摄照片507张。七里河最少,平均游览时间约84min,共拍摄照片487张。熊耳河游人游览探索时间最长、拍摄照片最多,
分析原因或与熊耳河滨河绿地范围较东风渠、七里河大,植物景观空间及路网更为复杂有关。
 
运用SPSS软件对3条河志愿者拍摄照片总数量与植物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表7)。说明志愿者拍摄照片数量的多少与滨河绿地整体植物多样性水平之间无直接关系,游人在动态游览过程中对于滨河绿地整体植物多样性感知程度较低。
 
3.2游人拍照点空间分布
 
游人对郑州滨河植物景观的偏好分析
 
分析滨河绿地志愿者拍照点位置及渔网分布图(图4~9),发现拍照点主要沿道路分布,近水区域的道路植物景观空间、滨水植物景观空间、草坪景观空间为拍摄点较为密集区域,远水区域的道路植物景观空间及无特殊景观观赏的广场植物景观空间、纯植物群落景观空间拍摄点分布较为分散。拍照点及一、二级热点区在游览初期较为密集,说明游览初期游人对周围景物充满兴趣且体力充沛,因此拍照的点位较多;随着游览时间增长,游人体力逐渐下降,疲劳感和环境厌倦不断增加,拍照点位逐渐减少。可见游览初期出现的景观常可引发游人的高度关注,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入口处的植物景观营造尤为重要。游览中后期需要设置休憩设施以恢复游人体力,并通过植物景观空间的丰富变化对游人产生视觉刺激,避免产生景观视觉单调及疲劳感。
 
3.3游人照片拍摄理由分析
 
将高频特征词划分为植物个体特色、植物景观空间、植物景观感受3类。植物个体特色体现志愿者对植物干、花、果颜色和形态的关注,强调植物个体观赏特性;植物景观空间强调多种植物的搭配及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结合所形成的景观效果;植物景观感受强调志愿者对植物景观的主观感受。
 
游人对郑州滨河植物景观的偏好分析
 
结合词频分析图(图10)及词汇分类统计表(表8),可发现志愿者对于植物景观空间最为关注,共出现高频词667次,其中“与道路结合、层次丰富、开阔、与河流结合”等词汇出现最为频繁,说明志愿者更偏好植物种植层次丰富、开阔、视线通透的植物景观空间,并常会被景观中的变化尺度空间吸引视线[22]。研究中的60名志愿者均为首次进入调研场地的低熟悉度使用者,在滨河绿地游览时倾向于沿能够欣赏到水景的道路行走,故较关注与道路、水体相结合的植物景观空间。

游人对郑州滨河植物景观的偏好分析

设计者在进行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营造时,需同时考虑植物景观效果及植物空间变化,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结合地形、水体、道路等景观要素,营造层次丰富、视线通透、空间变化多样的植物景观空间。
 
 
植物个体特色分类中“色彩丰富、高大树木、修剪整齐、花卉、草坪、造型灌木”等词汇出现最为频繁,说明志愿者在游览过程中常会被视野范围内色彩丰富、树型高大、开花、经适当剪型的植物及草坪吸引。植物景观空间感受中,
“荫凉、舒适”等词汇出现最为频繁,说明志愿者的游览心情及偏好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天气影响,因调研时正值盛夏,志愿者多偏好遮阴效果好、凉爽舒适的植物景观空间。
 
3.4不同植物景观偏好等级的样地量化指标分析
 
分析志愿者拍照点渔网分布图,选择一、二、三、四级不同等级热点区作为样地(图7~9)。东风渠共设置样地29个,包括2个一级样地(A-B)、11个二级样地(C-M)、9个三级样地(N-V)、7个四级样地(W-AC);七里河设置样地21个,包括1个一级样地(A)、6个二级样地(B-G)、9个三级样地(H-P)、5个四级样地(Q-U);熊耳河设置样地31个,包括4个一级样地(A-D)、9个二级样地(E-M)、7个三级样地(N-T)、11个四级样地(U-AE)。

不同植物景观偏好等级的样地量化指标分析
 
分析不同等级样地方格法处理图及量化指标平均值(表9、10),发现物种丰富度指数、观赏特性丰富度指数、可进入草地面积、地形指标均表现为:一级样地>二级样地>三级样地>四级样地;绿视率指标表现为:一级样地<二级样地<三级样地<四级样地;主体色彩、硬质铺装面积指标表现为:一、四级样地低,二、三级样地高;水体、花卉、空间视线开敞度指标表现为:一、二等级相近且高于三、四等级。
 
受游人偏好的样地(一、二级样地)普遍具有植物种类及观赏特性丰富、有花卉、可进入草地面积大、地形起伏、空间视线开敞度高、与水体相结合、色彩和谐、硬质铺装面积及绿视率适中的特点。

分析原因,丰富及具多样观赏特性的植物常可吸引游人视线;宽阔的可进入草地既可丰富景观空间,又为游人休憩娱乐提供场所;起伏的地形有利于丰富空间立面效果;视线开阔通透的植物景观空间易使游人产生心旷神怡之感[23]。人类天生对于水和绿色自然持有积极反应,与水体相结合的植物景观常更受人青睐[24]。

植物景观空间主体色彩数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人们对植物景观的评价[25],色彩过于丰富,易使游人产生凌乱感,色彩过于单调则无法吸引游人视线,易使游人产生视觉疲劳。硬质铺装面积过大或过小、绿视率过高的植物景观空间游人偏好程度均较低,推测景观空间中植物种植密度过高易使游人产生不安感从而降低偏好度。郑凌予研究发现人们偏好绿视率在一定区间内的植物景观空间,满意度与绿视率呈显著弱负相关性,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似[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