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美景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 PenJing8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美景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10-22 13:16:32  浏览:0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美景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当前,对城市森林公园美景度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及要素量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对访客群体差异性及其机理研究不足。以南昌市瑶湖郊野森林公园为例进行景观美景度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分层选取4种类型40个景观样本,分别进行大众群体评价和设计要素细分。以正态分位数法计算每个样本的美景度值(SBE)。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法和最佳子集分析法,分别建立美景度值和影响因子的评价模型,结果如下。
 
1)从类别看,美景度排序为:道路景观>建筑及小品景观>水体景观>植被景观。
 
2)10个评价因子均与景观美景度显著相关,其中“设施协调感”关联性最强。
 
3)评价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设施协调感>空间尺度感>场景均衡性>画面联想性>景观主从性>形式统一感。
 
4)不同性别群体对比,女性评价均值高于男性,离散系数低于男性。
 
5)不同居住地和受教育程度对景观审美均产生影响。结论表明,公园环境美景度与研究所界定的景观设计评价因子有直接关联,但不同的评价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程度不同。
 
6个评价因子对环境营造和设计方法有着直接的启示意义。通过逐步回归和自动线性建模2种方式分析,应充分重视设施协调感、空间尺度感对主要受众群体美景度感受的显著影响。对离散系数和均值的分析显示了不同性别、居住区域及学历群体的审美差异。
 
城市森林公园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1-2]、保护生物多样性[3]、丰富市民休闲娱乐活动、增强生态幸福感的重要场所[4]。访客是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的体验者和感受者,他们对公园的美景度评价是衡量景观设计优劣的核心标准之一,具有重要意义。张文,王伟峰*,杨建军.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美景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园林,2023,39(9):106-112.
 
目前,国内外对美景度评价方法、评价对象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5-8]。美景度评价法作为景观视觉质量评价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建设和管理。大部分研究者都使用SBE法、SD法,并结合GIS等手段来评估森林景观的视觉品质。其中,SBE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它适用于从不同尺度、距离、季节、林分类型等角度分析景观。在国外,风景评价始于20世纪60年代。

从1965年起,相关学者和研究团队在美国开始了以视觉美学为核心的“景观评价”研究。不同的景观评价方法不断出现,逐渐形成了四大学派。认知学派与经验学派强调景观评价的理论研究,而专家学派与心理物理学派强调其实践应用。SBE法由Dmmiel和Boster根据心理物理学原理提出[5],风景园林专家Arthur、Brown和Daniel等都曾应用其进行景观评价,并建立了模型。

在国内,1988年俞孔坚教授引进了景观评价法对自然风景进行评价[9]。近年来SBE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森林景观等自然风景领域。如卫新晴等运用SBE法对贵州大学四季校园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研究,并分析了学生群体的审美倾向[10];刘艺平等综合AHP法和SBE法对郑州龙子湖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将专家评价和访客评价综合,提升结果的有效性[11];杨懿琨等将SBE法和SD法结合,以长沙市大学校园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并构建美学评价模型,提出了改造建议[12];杨书豪等从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量表等7个方面综述SBE法在国内景观评价中的应用,提出研究中应重点关注拓展评价对象和评价方式,统一和规范景观评价量表,注重多种评价方法综合应用与创新[13];于守超[14]、林清[15]等也从不同的视角对聊城、福州等区域景观进行了相关研究。
 
综合来看,当前对城市森林公园美景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较为分散,特别是影响因子体系的构建及要素量化途径等核心问题还处于较为模糊和混乱的阶段。还非常缺少对访客群体差异性的量化比较及深入分析。本文以南昌瑶湖郊野森林公园为例,采用分层样本选择法,选取不同的景观类型样本。

参照之前的研究案例[16-17],以实地拍摄的照片作为美景度评价材料,进行美景度评价试验。根据场地特质,综合专家评价法和图像处理法进行景观要素量化。通过建立美景度评价值与景观要素量化值之间的关联模型,对影响城市森林公园美景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基于离散系数等指数进行群体差异性分析研究。以期为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概况
 
瑶湖郊野森林公园坐落于南昌市高新区瑶湖东岸,呈“东西-南北”走向带状分布,总面积约100hm2,是瑶湖沿岸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公园规划建设时就摒弃了大兴土木、搭建大量人工构筑物的思路,而是结合地形地貌将其建设成为兼具生态恢复、蓄洪防涝抗旱等功能的可持续性有机生态公园(图1)。
 
2  研究方法
 
2.1  美景度评价法
 
美景度评价法是景观评价心理物理学派最为认同的方法[5]。它是根据景观自身的特点和评判者美学认知2个层面共同得出美景度值。该方法对被调查主体采用实地摄影取样进行评估,以心理量表方式进行量化统计,计算美景度值[18]。同时,以专家评价法进行景观要素的分解量化,将美景度值与各景观要素因子进行建模分析[19],得到不同要素与美景度之间的关联度。评价人员包括景观设计专业学生、非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和城市居民。其中,男性占38%,女性占62%。研究以量化方式表述大众审美体验与具体景观设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体系和方法具有普适性。
 
2.2  景观取样
 
经过对公园景观的全面调查,初步选择拍摄地点。参考Clay等[20]对景观的拍摄方法,为保证取样的一致性,将数码相机固定在统一高度(1.5m)进行取样,并始终保持相机在同一焦距、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下进行拍摄。此外,拍摄时的天气、光照等均保持一致。试验共取样照片103张,根据评价方案和试验方法遴选出最能体现森林公园不同环境类型的景观样本40张。
 
2.3  评价过程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美景度
 
4 0 张 样 本 按 景 观 类 型 可 划 分 为 植 被 景观、水体景观、道路景观、建筑及小品景观4类(图2)。
 
4类样本按随机次序排列制作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大众版和专家版。大众版使用7点量表评价法,数值越小代表评价者对样本景观美景度的评价越低。通过专家评价法及图像处理量化统计确定10项景观美景度关联评价因子。专家版问卷同样采用7点量表评价,其具体内涵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