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的3个讨论 - PenJing8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的3个讨论
2023-10-22 12:49:58  浏览:0
5  讨论
 
5.1  合理布置点位,控制设施风貌
 
研究显示,设施协调感对景观美景度具有最重要影响。公园内公共设施的设计与布置一是为了满足功能上的需要,二是为了提升公园的文化氛围[27]。大量研究显示,访客更倾向于“自然天成”的城市森林公园。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设施对赏景起着积极作用。而生硬的文化植入、人工及工业痕迹明显的布置则对公园景观有着重要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的公园设施设计中,存在着人为痕迹严重、颜色浓烈、材质生硬等问题。公园设施应当在公园开发建设之初就纳入整体规划设计之中,多采用仿生形态、自然原生的材质及颜色,达到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28]。
 
5.2  乔灌草相结合,多树种相混交
 
蒋子银、闫笑等对景观空间尺度感的研究与本研究的结论相对应。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植物群落,既能够提高绿量,满足森林公园的生态要求,同时还能丰富植物景观效果,建构适宜的空间尺度感[29]。乔灌草复层结构从防尘降噪、水土保持等生态角度考虑,明显优于单一植被结构。从美景度评价来看,简单的植物配置给人的感觉单调平淡,缺乏层次感[30]。
 
5.3  优化景观视线,开辟休息空间
 
从场景均衡性、画面联想性等影响因素看,在设计观景区域时应考虑景观视线的通透,确保观景区域的开阔性。观景点的设置也应当结合整体景观考虑,分析景观叠透效果,达到最优设计。“瞭望-庇护”理论认为,人们在风景审美过程中喜欢“眺望而不被看见”的地点,环境的空旷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们的感受[31]。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背后有植物或构筑物作为庇护且视线方向开阔可瞭望的空间能够吸引访客停留[32]。
 
5.4  维护景观特色,营造多样空间
 
不同的群体对于植被景观均给出了较低的评价,在学历不同的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研究生学历对植被景观的评价最低。在不同居住区域评价者中,镇、乡居民对植被景观的评价高于其他区域居民。对于以植物为主的森林类休闲场所,公园应当在维持自身优势的前提下保护其自然优势,加强后期养护管理,促进植被健康生长,提高林内景观质量。此外,在游览淡季应开展多样化的特色休闲项目,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段、居住区域等的群体完善休闲区域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标签[33]。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文通过系统的参数体系和因子构建对南昌市瑶湖郊野森林公园景观美景度进行评价,通过逐步回归和自动线性建模2种途径进行研究,全面探索了其影响要素及机理、群体差异性等。对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评价、群体差异性分析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方法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研究结果如下。
 
1)10个评价因子均与景观设计美景度有较高的相关性。所采用的景观要素分解模式对大众的美景度评价有较高的解释度。
 
2)景观要素对美景度的影响按重要性排序为:设施协调感>空间尺度感>场景均衡性>画面联想性>景观主从性>形式统一感。
 
3)研究区域的美景度评价值具有群体间差异,女性具有更高的认同度,且个体差异更小。高学历和居住在一二线城市的居民评价均值较低且离散度高。
 
4)道路景观同建筑及小品景观、水体景观和植被景观3个方面的样本相比美景度值较高,这主要受评价区域的实际景观特点影响,和访客的认同度基本一致。
 
6.2  展望
 
1)本文仅讨论了“静态”的景观要素与景观美景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他景观要素如动物,特别是鸟类、鱼类、蝴蝶等对景观的美学质量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34]。受条件所限,这些方面尚需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探索。
 
2)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评价研究不可避免存在主观因素,学界也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后续可以将评价体系在不同时段、季节、气候及空间地形中运用,结合其他方法及数据进一步明晰景观优化设计途径,有效提升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的美景度,更好地实现景观设计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文对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美景度及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可以为城市环境建设,尤其是景观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