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众包数据的杭州余杭西部片区乡村风景道选线研究
摘要:乡村风景道是在风景道的基础上,将乡村旅游发展要素与风景道相结合,而大多现有的乡村风景道规划缺少对游客兴趣偏好与旅游资源整合方面的认知,导致乡村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以杭州余杭西部片区为例,基于众包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公众参与角度出发,通过大数据选出代表游客兴趣分布的17处重要风景节点,再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角度出发,构建风景道选线适宜性评价体系,将风景节点、选线适宜区及交通路网叠加分析,筛选得出1条主线、3条副线和多条支线的风景道路网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众包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完善风景道选线科学性、合理性的工作机制,为乡村风景道的选线和规划提供理论指导与数据支持。
1背景
中国正处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过渡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迎来了“资源大整合、区域大协同、发展大融合”的时代[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2]。同时,此前疫情防控背景下国家鼓励全民开展本地游、周边游、乡村旅游,文旅部门鼓励加快乡村旅游市场复苏,引导乡村旅游顺应大众旅游需求。
目前乡村旅游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景区单点美犹如盆景,但难以引起规模性关注。乡村风景道的构建能够有效串联单个景点,聚合沿线旅游资源,引导大众旅行消费,合作共赢,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目前乡村旅游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景区单点美犹如盆景,但难以引起规模性关注。乡村风景道的构建能够有效串联单个景点,聚合沿线旅游资源,引导大众旅行消费,合作共赢,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风景道作为一个独立而繁荣的领域,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已取得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其概念最初由美国西奥多教授提出,定义为:“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自然、文化、历史、游憩价值、考古学上值得保存和修复的景观道路。[4]”随后,不断深入研究与完善国家风景道体系,梳理出一套较为成熟的风景道规划理论、建设标准、运营管理制度等[5-7],相应建立大批知名风景道项目,如美国蓝岭风景道、乔治华盛顿纪念公园道、德国浪漫之路、英格兰北部风景线等[8-10]。
国内对于风景道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风景道沿线景观规划设计、景观价值评价、生态环境评估等方面[11-15],研究对象更多偏向滨水风景道、山区风景道、公路风景道等[16-18],而对乡村风景道着墨较少。乡村风景道顺应风景道的交通规划和旅游游憩发展趋势,依托乡村区域的特质,结合生态、资源、人文、景观等乡村资源,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构建乡村与城市、乡村与乡村之间的一种多层次、多目标、多功能的绿色空间网络体系[19]。
目前,已有学者从资源角度着手研究乡村风景道选线规划。晏帅等从资源条件、开发条件、利用条件3个方面建立乡村旅游风景道资源评价体系[20];周琪超等从发展乡村产业的宗旨出发,提出了乡村产业绿道选线的基本特征[21]。然而,针对选线联动乡村多类资源融合发展的研究尚为缺乏。乡村风景道作为一种线性空间,具有生态、经济、游憩等方面的多重价值及以线串点的联动性特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新热点[22]。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乡村风景道选线在乡村旅游资源整合方面的有效因素与高效方法。
目前,乡村风景道选线阶段主要采用的是专家意见,在人工判别阶段也是由专业人员进行的,忽视了公众的参与性[23]。风景道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出游群体,了解游客的旅游意愿才能更科学地规划出满足游客需求的线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众包数据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公众共享信息,相比于传统问卷形式的数据搜集,网络数据更加庞大且便捷,使研究内容更具全面性。
因此,从公众参与和资源整合两方面着手,运用众包数据驱动,通过OSM地图与ArcGIS软件获取余杭西部片区主要交通线路网络。结合文献[24-28]选定两步路、马蜂窝、去哪儿旅行、穷游行程助手、途牛旅游共5款主流旅行分享App,采集近期有效的游客旅行轨迹,结合签到数据、景点经纬度信息,通过栅格计算、标准椭圆差分析和缓冲分析,得到反映游客兴趣的景区节点分布。
运用GIS空间技术与AHP层次分析对乡村生态资源、风景资源、产业资源和基础设施进行评价分析和地图绘制,得到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各类资源分布。最后,叠加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规划出最佳的乡村风景道线路。
运用GIS空间技术与AHP层次分析对乡村生态资源、风景资源、产业资源和基础设施进行评价分析和地图绘制,得到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各类资源分布。最后,叠加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规划出最佳的乡村风景道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