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愉是中国现代园林植物界的泰斗 - PenJing8|盆景吧
陈俊愉是中国现代园林植物界的泰斗
2023-10-10 10:33:02  浏览:0
花凝人生,清满乾坤——陈俊愉院士学术思想研究
 
摘要:2022年是北京林业大学建校70周年,也是陈俊愉院士105周年诞辰。系统研究陈院士学术思想对于办好中国现代园林教育,促进中国风景园林事业和花卉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采取文献查阅、走访座谈、系统分析等方法,梳理了陈院士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从学术思想、教育思想、学术影响力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其学术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学术教育方面的重大成就,探讨了其自强不息、品性高洁的梅花精神。

研究认为:陈俊愉院士爱党爱国、爱生爱民、爱岗敬业、科教报国的情怀是其学术创新的原动力;勤奋善学、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行合一是其学术创新的知识基础;教书育人、“三全”育人、五育并进的人才观,“六观”的教育思想和产学研结合,围绕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学科建设、社会发展选题的科教报国思想是其学术思想取得丰硕成果的法宝。
 
陈俊愉院士(1917—2012),是中国现代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学界的泰斗,同时也是德高望重的园林教育家、中国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在陈院士7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呕心沥血。作为园林植物专业首位博士生导师,陈院士倾情育人、桃李芬芳,他的不少学生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园林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笔者系统地梳理了陈俊愉院士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内涵、实践、继承及贡献等,对于今天风景园林教育及花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香自苦寒来,学术思想之形成
 
1.1金陵求学,巴蜀记梅

陈俊愉
 
陈俊愉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封建官宦大家庭,是60多人大家族的长房、长曾孙。受家庭环境熏陶,他对园艺渐渐有了兴趣,产生了学习花卉学的愿望。1935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考取了金陵大学园艺系(图1),开始了自己的学业。1942年,他得到《中国园艺专刊》刊载的中央大学教授曾勉的文章《中国的国花——梅花》,将曾教授的论文反复阅读,被梅花特有的品性及文化内涵深深打动,自此便与梅花建立了为其苦乐并因其荣辱的缘分。
 
大学毕业后,陈俊愉院士师从章文才教授攻读硕士,从事柑橘分类研究;1943年起跟随汪菊渊教授开始了梅花调查研究,足迹遍及巴山蜀水。在重庆和江津两地共发现梅花奇品六七种,1947年以文言文形式发表了《巴山蜀水记梅花》的研究论文。陈俊愉院士“磨剑”6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梅花研究工作,所著的《中国梅花品种图志》、《中国梅花》、ChinaMeiFlower可以说是“现代梅谱”“梅花圣经”,轰动世界,其中研究经历之曲折,其付出之巨大,成果影响之深远,正如“万花赶向雪中出,一树独放天下春”的梅花,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自寒来”,陈俊愉院士以梅花精神做梅花事业的品质和行为很值得我们学习。
 
1.2丹麦留学,学贯中西

陈俊愉
 
1947年,已是复旦大学副教授的陈俊愉院士以国民政府公费留学生的身份赴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和兽医农业大学攻读园艺学硕士(图2)。陈俊愉院士的硕士生导师帕卢丹(H.Paludan)教授是丹麦的花卉研究权威。帕卢丹教授的研究思路以及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效益的事实,给陈俊愉院士留下极深的印象,也对后来陈院士的科研和教学影响很大[1]。陈俊愉院士基础理论扎实,但与丹麦同行相比,动手实践能力偏弱。于是帕卢丹教授很快帮他安排了一家花卉种植企业,此后每个周末以及寒暑假期间他都去实习、劳动,其动手能力也因此得到迅速的提升。
 
1.3南梅北移,世界壮举

陈俊愉
 
梅花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象征之一,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欣赏。梅花虽有一定的耐寒性,但是在北方温度过低、空气过干时,枝条会风干、枯死。为了在北方也能欣赏到“踏雪寻梅”的胜景,弘扬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弘毅坚强、不畏寒雪的品格,丰富“三北”地区园林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天下人赏梅,陈俊愉院士做出了让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决策:1957年,时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的陈俊愉院士奉命调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任教,开启了他“南梅北移”的研究。他与北京植物园合作,进行梅花引种驯化研究,于1962年选出‘北京小梅’和‘北京玉蝶’两个能在北京露地生长开花的抗寒梅花新品种。陈俊愉院士带领学生攻坚克难,通过杂交育种、实生选种、远缘杂交育种等手段,最终选育出抗寒梅花新品种30余个。2008年,抗寒梅花在东北公主岭和大庆露地开花,并使梅花露地栽培向北扩大延伸2000多千米。这是世界植物引种驯化史上的一个奇迹[2-3](图3)。
 
1.4菊花探源,揭示奥秘
 
菊花是中国重要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名花,但中国菊花的起源尚不清晰。陈俊愉院士为了揭示中国菊花的起源,进行了30年的研究。他大胆选择了几种野生菊属植物进行远缘杂交,以人工合成的方式来研究家菊的起源。20世纪60年代,他用野菊与小红菊杂交,培育出了四倍体的北京菊,成为通往人工合成家菊大道的一个开路先锋。1979年以后,他进行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多年在黄山、天柱山、伏牛山、大别山等地进行远缘杂交试验,培育出一些新的“合成菊”。这些通过人工远缘杂交产生的菊花类型再现了1000多年前原始菊花的基本形态。通过30年的长期研究,他已基本探明栽培菊花的起源主要来自野菊(Chrysanthemumindicum)与毛华菊(C.vestitum)的杂交和随后的选育;紫花野菊(C.zawadskii)也参与了物种形成。直到去世前一个星期,陈俊愉院士将《菊花起源》的终稿交给了出版社。
 
陈俊愉院士总结指出:回顾1600多年的中华艺菊史,我们的祖先做出过3项主要的历史性贡献。1)发现并引种了通过天然种间杂交而首次在地球上出现的家菊原种,为菊花的进一步育种、演化与栽培应用,打下了根本性的物质基础;2)通过播种天然授粉所结种子,最早在世界上(至迟在明代)掌握了(天然)杂交、培育和选择3项育种基本措施,并能巧妙运用,获得了数以百计的不同类型、花色的菊花品种,为随后向朝、日、美等国出口品种资源,提供了优异的育种原始材料;3)通过长期群众性育种与栽培,从菊花新品种的选育乃至一般艺菊,经验不断积累、交流,特殊技术被不断发明、提高。
 
1.5花卉育种,新优频出
 
陈院士不仅是梅花专家,也是月季育种方面的开创者。早在20世纪50—60年代,陈俊愉院士就带领学生用中国蔷薇植物中具高抗性的种类,如报春刺玫(Rosaprimula)、黄刺玫(Rosaxanthina)等与现代月季进行杂交,期望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耐寒、耐旱、抗病虫害、可粗放管理、四季开花的全新月季品种群——刺玫月季。虽然已获得了一些有希望的杂种苗,可惜在60—70年代被毁。

自1982年起,他又带领研究生重新进行这项工作。他多次去山西、青海、云南、新疆以及中国东北地区收集野生种类,研究其生态习性与生物学特性,以便有针对性的育种。1989年,他主持了北京市科委下达的“刺玫月季新品种群培育”重点科研项目,他指导博士研究生用中国“三北”地区野生蔷薇与现代月季进行远缘杂交,共培育出120个杂交组合,授粉6000余朵花,获得了2000多粒杂交种子,其中有10株杂种苗在抗性和观赏性上表现突出。这为培育全新的“刺玫月季品种群”打下了基础[4]。他培育的‘雪山娇霞’等抗寒月季品种一直在为美丽中国建设发挥着作用。
 
1.6国花评选,传承文化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对于一个花卉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中国至今还未定出国花,着实让园林花卉专家们着急。早在1982年陈俊愉院士就曾公开发表过一篇文章,主张在中国开展国花评选工作,这是国内最早提出的国花评选倡议。最开始他提出,国花非梅花不可。1988年陈院士又提出梅花与牡丹“一国两花”的倡议,借中国工程院召开会议之机,组织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签署倡议书,该倡议书由吴良镛、王文采、袁隆平、卢良恕等各领域103名院士签署。

陈俊愉是中国现代园林植物界的泰斗

正如他在多次演讲中反复强调的:评选国花的意义在于宣传花卉知识,促进花卉产业发展。为此,陈俊愉院士曾多次组织或参加“我投国花一票”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图4)。他曾到北京植物园做科普讲解志愿者,并且多次开展大型公益活动进行广泛宣传。陈俊愉院士倾毕生精力爱梅、倡导梅花精神,足见其梅花情结之深。
 
1.7品种登录,国际视野
 
植物品种国际登录权威职责是负责全球范围内植物品种名称的登记与鉴定工作,保证品种命名准确、统一与权威,方便全球范围内花卉的推广与交易。中国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然而在1998年之前中国还没有一个植物品种国际登录权威。为了做好国际登录权威,陈俊愉院士呕心沥血,致力于梅花品种研究,使中国和世界抗寒梅品种以及其他珍品在中华首都展示于全世界,由此步入梅花、梅果全球飘香的崭新世纪。他积极推动中国的传统名花国际化,特别是梅花品种。经过数十年的刻苦研究和不懈奋斗,最后于1998年11月,陈俊愉院士及其领导的中国梅花蜡梅协会被国际园艺学会品种名称和登录委员会授权为梅品种国际登录权威。陈俊愉院士首开中国植物品种国际登录之先河,其开创性和无私性为国家赢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