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格尺度的哈尔滨公园绿地供需时空差异 - PenJing8
基于网格尺度的哈尔滨公园绿地供需时空差异
2023-10-06 22:28:33  浏览:0
基于网格尺度的公园绿地供需时空差异——以哈尔滨主城区为例
 
摘要:城市快速发展可能引发公园绿地供需关系偏离规划目标,导致其供需矛盾日益加重。为探索公园绿地供需差异并解决供需研究尺度的局限性,以500m×500m网格为基础研究单元,以公园绿地分级设置要求为阈值,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Ga2SFCA)法和供需水平测度方法分别分析2010、2018年哈尔滨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分布变化和供需时空差异。

研究表明,哈尔滨主城区公园绿地供给水平未达城市绿地规划标准要求,尽管公园绿地面积增多,但不合理的空间配置反而加剧了公园绿地供需失衡,不同区域间公园绿地种类的不均衡性是引起供需空间差异的关键。经进一步推测,建设时期、土地资源、城市规划和市场机制是公园绿地供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供需匹配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公园绿地布局优化策略,为公园绿地供需平衡提供精细有效的参考依据。
 
1研究背景
 
1.1公园绿地供需关系可能偏离规划目标
 
在城市服务设施的供给过程中,空间配置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公共资源使用的公平性与有效性[1]。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可促进民生福祉却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的公园绿地被当作“配套从属”[2-3],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尽管GB/T51346—2019《城市绿地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主城区范围行政区边界松花江其他支流规划标准》中对公园绿地有明确的分级设置要求[4],公园绿地供需关系仍可能会偏离规划目标[5],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供需失衡[6]。

虽然目前一些研究通过前人经验和调查问卷推测了居民对公园绿地的意愿[7-8],但主观性较强。而上述国家标准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4],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因此,检验公园绿地实际空间布局与规划标准的偏差,并在网格尺度上综合评价不同公园绿地的服务供需时空差异,有助于依据国家标准快速识别问题区域并缩小供需差距,为未来城市绿地规划提供可行的决策依据。
 
1.2公园绿地供需研究尺度存在局限
 
目前国内外对公园绿地的空间分析主要以行政区划作为研究尺度,例如行政区和街道[9-12]。一方面,人口数据精度往往因不同空间尺度而产生不同的聚集误差,人口聚居区尺度越大,所产生的聚集误差越大[13];另一方面,行政边界往往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大小的子单元,当以行政区域的中心作为需求点,大部分区域处于搜索范围外,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14]。

针对以上问题,杨建思等[15]、浩飞龙等[1]缩小研究范围,基于社区尺度分析公园绿地公平性,陈秋晓等[16]以居住建筑作为人口分布位置进行研究,但仍旧解决不了不规则形状带来的研究结果误差。

此外,大幅度提升数据精度也会大大增加数据处理成本,因此要在数据处理成本和计算精度间进行权衡[13]。将研究区域网格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如Lee等[17]在2013年通过网格化对公园绿地供需空间差异进行初步探索。笔者认为网格尺度的优势在于:
 
1)数据处理便捷,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误差;
 
2)从地理单元的角度有助于更直观地解释研究结果;
 
3)能更具体地判断不符合规划标准的问题区域。

基于网格尺度的哈尔滨公园绿地供需时空差异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以哈尔滨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在500xnx500xn网格尺度下探讨公园绿地在2010,2018年的供需时空差异(图1。本研究设立了3个目标:
 
1)通过计算可达性,探究各类公园绿地空间配置现状与规划标准的差距;
 
2)明确公园绿地供需的空间特征和时空差异;3)推测供需时空差异背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