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建设背景下天敌保护型林地研究
摘要:远郊平原林地作为城市森林建设的一部分,由于承载着丰富庞大的生物量和复杂的群落结构,成为农业害虫天敌理想的栖息场所,构建天敌保护型林地对农业害虫的生态调控和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文献研究,以天敌保护型林地为综述对象,梳理总结了林地与天敌栖息的关系,分析出林地在树种配置、群落结构和空间格局3个方面对天敌栖息的影响机制,并从4个层面提出合理配置及优化布局的天敌保护型林地营建策略,即营建异龄复层混交林、提升食源植物的比例、营建巢穴庇护空间和增强景观格局异质性,从而构建适宜天敌栖息的多样化林地环境,增强天敌的生态控害保益功能,以期实现城市森林功能的拓展、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及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
城市森林是中国推进城乡生态建设、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促进乡村生态宜居环境和林田相依的生态空间建设,实现城乡居民生态福利均衡化,形成鸟语花香、林荫掩映、生物多样的健康森林,是营建长寿稳定、功能多样的森林景观的重要方面。与城市森林中远郊平原林地主要交界的农田,是中国乡村面域最大的生产空间,因长期强调作物产量,不仅造成农业景观单一、化学药物污染等传统环境问题,还会引起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和退化,如通过生态调控手段控制害虫数量功能的失效[1-5]。
农业害虫天敌在生物控害和维护农业安全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6-8]。据统计,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在农田害虫调控中发挥了50%以上的作用[9-10],创造的控害价值占重要作物总经济价值的9.09%[11]。作物—害虫—天敌形成的食物网维持着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因此,提高天敌局部丰度和现有控害效力来进行保育生物防治[12]对于天敌保护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保护栖息地是保护动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已有多位学者的研究表明农田周边的非作物生境,如树林、灌木篱墙、草地等,可为天敌提供蜜粉源食物以及适宜的避难和越冬场所[13-16],也是构成城市森林中林田相依格局的重要元素。其中林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以其丰富的生物量和复杂的植被群落结构,成为天敌栖息的主要场所。且林地丰富的物种资源增加了种间关系和功能结构的复杂性,进而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12],天敌也因此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发挥控害作用。
201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规定坚持生态优先,为鸟类等动物迁徙、栖息提供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绿色生态廊道的完整性[17];2020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印发《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也提出平原生态林地要提供长期稳定的多样化生物生境,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18],以上政策和规划文件皆体现出国家针对林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提升的方向转变。
但目前,就林地对于天敌栖息的影响机制仍然缺乏探讨,对如何营造适宜天敌栖息的林地条件以最大化发挥天敌保护效应的策略仍然缺乏系统梳理,如何推动林地建设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发挥林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以适宜天敌栖息为出发点,建设天敌保护型林地,正成为风景园林行业面临的新兴热点。
201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规定坚持生态优先,为鸟类等动物迁徙、栖息提供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绿色生态廊道的完整性[17];2020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印发《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也提出平原生态林地要提供长期稳定的多样化生物生境,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18],以上政策和规划文件皆体现出国家针对林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提升的方向转变。
但目前,就林地对于天敌栖息的影响机制仍然缺乏探讨,对如何营造适宜天敌栖息的林地条件以最大化发挥天敌保护效应的策略仍然缺乏系统梳理,如何推动林地建设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发挥林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以适宜天敌栖息为出发点,建设天敌保护型林地,正成为风景园林行业面临的新兴热点。
本研究一方面认识到林地以其特有的生态环境条件,对于天敌栖息具有重要的意义,需深入研究林地环境要素与天敌栖息的生态关系;另一方面,提出相关营建策略与措施建议,以维持和增强林地在天敌保护上的作用。为此,本研究以天敌保护型林地为综述对象,分析林地对天敌保护的意义,论述林地结构对天敌栖息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基于天敌栖息的林地营建策略,以期促进城市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与可持续发展,也是提升远郊平原林地生物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稳定度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