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敌保护型林地营建的3个策略 - PenJing8
天敌保护型林地营建的3个策略
2023-10-03 11:04:53  浏览:0
天敌保护型林地营建策略
 
综上,林地中丰富的树种配置、复杂的群落结构和多样的空间格局是天敌栖息与交流的良好场所。因此,本研究从4个层面提出天敌保护型林地营建策略,有助于打造空间和功能复合的林地系统,发挥和扩散连续完整的生态格局效用,是从注重森林面积增加向注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和营造多种生物生境转变的重要表现,也是进一步完善林相风貌、形成鸟语花香的远郊平原近自然生态林地景观效果的重要手段。
 
3.1营建异龄复层混交林
 
3.1.1针阔混交
 
林地结构中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最适于多样的动物栖息[83]。因为林地树木种类增多,植食性害虫和微生物种类也会增多,相应地捕食性天敌和中间寄主的数量也会因得到正向反馈而增多,容易达到生物间依赖和制约的动态平衡,有助于增强林地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天敌保护型林地的主要建群种不可单一,应遵循优势种、乡土树种优先的原则,选择株型饱满、植株高大且易于天敌筑巢的树种。
 
例如,华北地区可选用小叶杨(Populussimonii)、小青杨(Populuspseudosimonii)、落叶松(Larixgmelinii)、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和油松(Pinustabuliformis)等作为优势树种,再搭配榆树(Ulmuspumila)、垂柳(Salixbabylonica)、枫树(Acerspp.)、白蜡(Fraxinuschinensis)等辅佐树种,营建针阔叶混交林,且针叶林比例不低于30%,以满足天敌冬季的庇护需求;对于乔木层混交比例,大规格乔木(上层乔木)与小规格乔木(下层乔木或亚乔木)混交比例为2∶3[17]。
 

天敌保护型林地营建的3个策略
 
3.1.2异龄均衡
 
一般来讲,幼、中龄植株低矮,树冠延展大,适于天敌节肢动物隐蔽;成熟林植株高大挺拔,树冠荫浓,适于天敌鸟类栖息。一片理想均衡的异龄林需要保证一定的栽植密度,林分直径结构趋于1.3~1.7,表明林木株数分布合理。林地树木的平均胸高断面积超过12m2/hm2,能够发挥生态栖息效应[84]。但栽植过密会加剧种内及种间对光照、水分等生存资源的竞争,影响下层林木生长质量,无法为天敌节肢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且乔木冠层过于浓密也会令天敌鸟类没有停留落脚的空间。因此均衡搭配不同树龄的树木,可以满足多种生态位的天敌栖息需求。
 
3.1.3复层结构
 
林层指数是描述林层多样性和复杂度的因子,指数越接近1,表明林分垂直方向层数越复杂,空间异质性越高[85]。乔-灌-草结构层次越完整、植被群落越丰富的复层混交林地,环境次级结构的多样性越高,越能为天敌提供更多繁殖和隐蔽的空间。
 
因此,要加大乡土树种、多年龄层乔木混合种植,同时可在高大乔木的不同位置辅助设立动物巢箱,为天敌鸟类的繁衍营造适合的筑巢地点[86];局部开林窗,便于天敌鸟类停留栖息,冠层会透有光线,使得林下更新稳定,同时保留一定的枯立木和倒木,便于天敌节肢动物繁衍栖息。
 
灌木层中水平延展的枝叶会给天敌提供良好的庇护空间,因此营造不同密度、不同高度结合的复层灌丛,灌丛的光照、水热条件越好,能够吸引更多天敌节肢动物和小型天敌鸟类在此隐蔽栖息;草本层以乡土花草地被为主,种类多样、密度较高,但郁闭度较低,温湿度适中,很适合天敌节肢动物隐避、栖息、繁殖及其幼虫的生存,同时生活在草本植物上的害虫也可成为天敌节肢动物的替代食物资源。
 
3.1.4人工抚育
 
林分紧凑、郁闭度高的完整林地由于植物种间存在竞争关系,使得林内透光率、透雨量不足,林地中下层植被功能群多样性降低。且结构紧密、侧根发达的林地树木会对边缘农田作物产生胁地效应,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因此,要对林地定期进行人工抚育,疏散上层冠层结构,林下植被可以获得更好的光照和水分条件,进而维持较高的灌、草植被生物量和生长质量,比完整性林地更适宜天敌生存[87],同时经过人工抚育后的林地,树冠透风、透光度提升,减少了对周边农田作物的遮阴作用,有利于改善小气候。此外,为了减轻林地胁地效应的影响,可以在林地两侧挖沟,沟深40~50cm、沟宽30~50cm,以截断林带向农田内延伸的树木根系,使林地植物不与作物争夺水分和养分[88],且浅沟还有利于天敌节肢动物潜伏栖息。
 
3.2提升食源植物的比例
 
食源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对天敌栖息产生重要影响。原因在于天敌鸟类多于3、4月取食植物花叶,11、12月取食植物果实[89-91],此时作物分别处于萌芽生长和收割后的时期,田间害虫不多,食源植物可作为替代食物保证天敌的生存。到了冬季食物匮乏的时期,有些天敌鸟类随之会去取食体积较小、挂果时间较长的坚果类植物[92],如圆柏(Juniperuschinensis)、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油松等常绿针叶植物是天敌很好的选择。此外,有些食源植物如菊科、禾本科、豆科分泌的花蜜和花粉,也是天敌节肢动物很好的替代食物。天敌保护型林地营建过程中可考虑增加林间天敌食源植物,如在林冠间隙、林缘空地栽植苜蓿(Medicagosativa)、白花泡桐(Paulowniafortunei)、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等蜜源植物,在山坡上种植柿树(Diospyroskaki)、枣树(Ziziphusjujuba)等果源植物,在中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种植连翘(Forsythiasuspensa)、酸枣(Ziziphusjujubavar.spinosa)、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等灌丛,以及地锦(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苍耳(Xanthiumstrumarium)、一年蓬(Erigeronannuus)、泥胡菜(Hemisteptialyrata)等草本植物;并增加天敌食源植物的比例,保证灌木层盖度≥40%,草本层平均高度≥30cm、盖度≥30%[17],可以提高天敌的繁殖量和寄生率(表2)。

天敌保护型林地营建的3个策略
 
3.3营建巢穴庇护空间
 
巢穴是天敌栖息、居住、繁衍不可或缺的基本空间。天敌一般选择层次丰富的植物材料作为筑巢工具和庇护空间,也可以在地面浅坑、地表枯枝落叶、树干裂缝中进行越冬,特别是聚集大量枯枝落叶的坑洼生境更加复杂[95],如郁闭度为0.75~0.85的针阔叶林的枯枝落叶层平均厚度可达2.5~6.0cm,是天敌节肢动物庇护的优良场所。部分在地面筑巢的天敌,可以栖息于疏松的土壤空隙或石堆提供的孔穴空间;而栖息于土壤中的天敌,在0~5cm的土层中分布数量最多,且大多数偏好潮湿、温度适中、腐殖质较厚且孔隙>500μm(由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形成)的土壤[96]。
 
在天敌保护型林地营建中可以保存大树枝、树桩、枯木等木质物残体,以及保留林木凋落物,使其厚度达到1~2cm,给天敌节肢动物提供隐蔽空间。同时可人为制造一些直径50~100cm、深度30~60cm的浅坑,或在土壤表面钻出10~12cm的洞,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纵向环境的异质性,能大大提高天敌节肢动物的生存空间,有利于土壤天敌节肢动物的繁衍[97]。天敌鸟类的休憩行为主要发生在阔叶乔木树冠空间,针叶乔木也时常作为其隐蔽或休息的场所,而植物的枝条结构或者树洞是更加适合天敌鸟类筑巢的点位。因此,选用高大乔木林,并栽植复层灌木丛和草本地被将林下空间填满[98-99],可以为天敌鸟类提供良好的隐蔽庇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