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研究的初心及演进 - PenJing8
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研究的初心及演进
2023-10-01 10:46:43  浏览:0
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研究的初心及演进
 
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研究总体上取决于风景园林学科认知。感知及评价是基于价值的判断,价值观源于人类的需求,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的目标基于需求和价值观,需求和价值则源于实际问题,如此,研究的科学问题将变得清晰明了、聚焦、具体。现代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资源管理的需求。

带着明确的研究目标,基于将景观视觉美感作为与其他诸如矿产、动植物等资源同等对待的价值观念,以R.B.Litton等为先锋的一批风景园林专业训练有素的设计师,开启了国家林务局森林、原野等区域景观视觉的分析评价与实践应用,进一步研究编制了视觉资源管理(VRM)计划,并将其应用于土地管理部门,以求在国土空间等土地规划设计中融入环境空间美学。R.B.Litton著名的研究报告ForestLandscapeDescriptionandInventories:ABasisforLandplanningandDesign[2],其评价目标就是要将风景景观当作一种与其他自然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以国土的视野予以识别、保护、发展的统筹。
 
以解决实践应用问题为理论研究的动力,在随后的20年间,由视觉评价引发的且较之更为宽广而深入的景观分析(landscapeanalysis)吸引了来自多学科专业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与思想汇集,LandscapeAssessment:Value,PerceptionandResources[3]、FoundationsforVisualProjectAnalysis[4]等代表性文集类专著和一批研究报告带来了一场场头脑风暴,引导着这一新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景观感知逐渐成为景观分析的核心前沿。羽翼渐成的四大范式学派及两大阵营,以空前的多学科专业的共入交叉,为该领域带来了活力和迅速拓展。作为新兴领域,景观分析为风景园林提供了空前的现代美学理论与技术思想,成为风景园林学科公认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前沿。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后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快速发展,也显现出了评价风景资源的国家需求。以《组景刍议》《风景开拓议》等论文为代表[5-6],冯纪忠先生的研究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注重中国风景园林优秀传统的发掘继承,首先提出了创建风景评价体系的设想,不仅突出了景观视觉评价的现代科学性,而且发展了景分旷奥的中国传统,通过凸显风景园林与景观感知的空间性,以发展设计规划理论方法为导向,尝试将其更为紧密精细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景观感知结合起来。

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研究的初心及演进

在冯先生指导下,笔者完成的“风景旷奥度的景观空间感知评价”[7]以及“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8]的研究正是这一设想应对当时大规模风景区规划开发需求而为寻找更为科学理性的方法所做的尝试[9]。上述各个评价研究的共同特征都是以“实践问题为导向”,追求的是把研究写在大地景观上。
 
寻找景观视觉美学规律,建构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美学理论,为风景景观与视觉资源管理提供科学评价标准及其理论支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基于人类景观感知的依据和指引。

总结过去60年景观感知和视觉评价领域,评价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发展景观美学基础理论、实现景观资源管理、指引景观规划设计3个方面,其原则底线是基于公共的美学价值、面向群体公众的社会需求、遵循科学理性的思维逻辑。纵观60年演进,基本目标没变,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前30年属于开创性的填空补白,出现了不少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新应用;后30年,在诸如视觉传播、计算机视觉、视觉地理、城市信息、环境视觉资源、视觉健康等多学科领域得到了扩展研究与应用。

相比之下,除了景观视觉模拟因技术的发展而日新月异,景观视觉评价核心理论研究发展停滞不前,数十年前就提出的设想和创立的理论架构还是缺乏后续的深入细化,鲜有新理论的创立。其导致的结果:一方面,作为学科的现代基础理论核心,直接影响了风景园林学科的现代科学性的转变与创新的进程;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那些基于视觉感知与视觉美学标准的多学科专业领域的应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