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园林行业发展的百年沧桑与巨变 - PenJing8
上海园林行业发展的百年沧桑与巨变
2022-01-10 14:47:26  浏览:0
0.132平方米,是1949年上海人均公共绿地的面积,大抵相当于篮球运动员姚明一双鞋的鞋底面积。13.1平方米,是2011年上海人均公共绿地的面积,大抵相当于一间房的面积。
 
从“从一双鞋到一间房”,上海缘何巨变?近期,在《中国花卉报》社主办的“中国园林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原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局长胡运骤作为见证者,分享了上海园林行业发展的百年沧桑与巨变。“曾经的落后让我一声都不敢吭”
 
在位于上海绿树包围、环境优美的论坛举办地,胡运骤从上海园林行业最初阶段的落后与不堪讲起。
 
据介绍,解放前,十里洋场的上海只在法租界和公共租界有公园,行道树也多集中于租界内,普通中国百姓居住的人口密集地区,根本没有绿化可言。
 
1949年,上海有14个公园,总面积65.88万平方米,租界内行道树4.65万株,市政府管辖1.85万株,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0.132平方米,大致等同于姚明鞋底的面积。

上海园林行业发展的百年沧桑与巨变
 
解放后,1950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把跑马厅建成人民公园;1954年,建上海动物园;1958年,又陆续建设了和平公园、杨浦公园、长风公园。1978年,上海市公园增至54座,总面积761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0.4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8.2%。虽然取得了进步,但在我国大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先后开辟了大观园、植物园、共青森林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上海野生动物园……还新建了33个居住区公园。
 
但由于种种社会和历史原因,至1993年底,上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3.2%,和国内外其他城市横向比较,这略大于一张报纸面积的人均绿地,既显得微不足道,也满足不了上海人民对绿化的需求。中外一些报人的笔下,上海被称为“水泥森林”“灰色城市”“绿色贫困都市”等。
 
“记得1992年在大连参加全国绿化工作会议,全国有93个城市代表参加,当时北京、合肥、珠海入选国家园林城市,而上海在这些城市中处于末位,当时身为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副局长的我,坐在角落里一声都不敢吭,脸上无光呀。”胡运骤声情并茂的讲述,触动了现场的众多人士。
 
落后中赶超,跃入国家园林城市先进行列
 
为开创上海绿化发展新局面,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重大改革。1992年实行市、区两级政府两级管理,1993年实行政企分开,1994年制订上海市绿地系统规划。
 
在制订上海市绿地系统规划前,政府相关部门还进行了中英城市绿化比较、城市绿化和热岛效应关系、迈向二十一世纪上海城市绿化等研究课题,找准了突破口、切入点。

上海园林行业发展的百年沧桑与巨变
 
随后,上海市迈入飞速跨越阶段,开始了环城绿带、楔型绿地、廊道绿地、公园绿地、生态林地的绿化建设,并结合旧城改造增绿,结合市政重大工程建绿,结合污染工厂搬迁添绿,结合重大活动辟绿,发动全社会参与栽绿。
 
经不懈努力,2003年年底,上海城市绿地率达到32.1%绿化覆盖率达到3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16平方米,主要指标均已全面超过国家园林城市的基本标准,胜利实现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宏伟目标。2011年,上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3.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2%02020年,上海“环、楔、廊、园、林”生态格局基本形成。
 
 
今年,上海市提出,要让上海处处有公园,公园处处是美景,重点新建改建一批口袋公园,满足居民家门口日常游憩需要,并到2025年实施千座公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