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固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客观基础 - PenJing8
锚固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客观基础
2023-09-22 21:43:57  浏览:0
参与后期:情感反馈是锚固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客观基础
 
经过参与前、中期的主观认知培育及客观行为实践转化之后,居民已经在主客观的交融沉淀中形成更多社区情感体验。情感反馈部分依据“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的情感深化层次,便于研究者了解居民在参与社区花园行动后的情感变化,以此探究下一步如何凝练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
 
1)第一层认同感来源于居民对社区这一空间的情感认可与升华,即把社区当作凝聚共同记忆的家园。其中典型案例是“生活博物馆”项目——由街道、社区、上海大学联合开展的社区创新公共艺术实践。该项目通过艺术策划收集简单物件背后承载的感人故事,让社区的公共空间成为一个开放的、凝聚着居民回忆的、活态的“生活博物馆”,居民可以在其中体会到物品蕴含的情感与经历,倾听左邻右舍讲述他们的故事,进而了解彼此,找到共鸣,构筑社区共同的文化记忆,通过公共艺术触媒进一步发掘自己对社区、街道的认同情感。

锚固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客观基础
 
2)第二层社区归属感象征着居民对社区的强情感联系、强邻里交往及强社区参与意愿,是渴望实现真正融入社区的乡愁。为进一步形成“人人都是社区主人”的良好氛围,东明路街道与同济大学、四叶草堂团队联合开展了“花开东明,缤纷社区”花园节系列城市空间艺术展和参与式活动,以创造“家门口的花博会”为目标,以社区花园公共空间为阵地,以公共艺术为载体,意图打造出“花开东明”系列文化品牌。
 
该系列活动通过主会场改造、花园参与式设计等空间更新形式,连点成面地形成社区花园网络,在实践中重建了社区邻里,培育了公共精神,也进一步凝练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例如《我的乘风花园》舞台剧中体现出社区居民们对于社区、对东明路街道深厚的乡愁,更体现出在社区花园参与式行动介入后居民们社区归属感的提升与铸牢①。
 
3)第三层使命感则是驱使居民自发为社区奉献,意图在社区事务中实现自我价值的第一步。在东明路街道开展社区规划师培育工作坊后,大量对社区饱含深情的居民在知识赋能、实践参与中巩固了自身的社区使命感②,同时带动身边人参与到社区花园与社区规划实践中,以“能人”带动群体,才得以在街道内部建立起众多在地共创小组,实现了东明路街道社区花园网络化发展,为真正实现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铺垫了强大社区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