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公园人群活力的风环境质量分析与提升策略 - PenJing8
基于城市公园人群活力的风环境质量分析与提升策略
2023-09-21 21:57:50  浏览:0
基于城市公园人群活力的风环境质量分析与提升策略
 
5.1公园风环境质量分析
 
1)对比初步的风环境模拟结果发现:在风速方面,公园内风环境特征主要受周边建筑及树木影响,过度树木围合的公园空间内风速趋近于0,过少的树木覆盖则容易使公园空间暴露在高速风场下,二者均不利于人群游憩;在风压方面,树木排布方式成为影响风场环境的主要因素,单侧带状种植导致了较大的风压差,更容易形成局部强风干扰;在涡旋方面,各公园涡旋多出现于春、夏两季,公园地形和簇状树木种植成为涡旋产生的主要因素。
 
2)将人群游憩区域与风环境模拟结果叠加发现:人群游憩分布热点主要位于公园广场、健身场所、景观小品等公共空间,与风环境不利区域并不呈现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部分公园风环境不利区域较大但对人群游憩影响较小,而另一部分公园风环境不利区域较小但造成不利影响较大的特征。这表明对公园风环境质量的评价不能仅以风速、风压等某类要素占比来衡量,需要叠加人群游憩活力分布加以考虑。
 
3)将人群游憩区域与风环境模拟叠加进行量化评分后发现:基于风环境要素面积占比评分方式所得结果与基于人口权重占比评分方式所得结果差异较大,证明以往评价方式确有不合理性。同一公园针对同一风环境要素的评分结果在不同季节也呈现较大变化,可能是不同季节风速、风向改变的综合影响结果,这表明对公园进行全时段动态监测评价的必要性。

基于城市公园人群活力的风环境质量分析与提升策略
 
5.2公园风环境优化策略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可知,针对公园风环境舒适度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公园地形、绿化植被等建成环境的影响,还应重视人在公园中的活动范围特征,据此,本研究提出相应的城市公园风环境优化策略。
 
1)公园建设前,应建立精准模型进行不同季节风环境模拟分析,由于各季节风速和风向的不一致性,春季公园风环境质量评分高的公园布局在冬季可能出现相反特征,应在模拟环境中规划合理位置,保证各季节风环境质量评分均保持较高数值,避免植被栽种后的频繁移植和地形填挖后的改形。
 
2)建成公园进行风环境优化时应着重于人群聚集区域的植被规划,进行城市公园体检,通过量化评分评估风环境舒适度,对局部风环境不利地区利用常绿乔木进行适当围合种植,改造风场环境,在防止过高风速侵入场地的同时保留一定的风道,避免高度围合形成静风区,保证空气流通。
 
3)对老旧公园进行更新改造时,应对公园游客数量进行动态监测。公园改造因古树名木不可移动或地形高差无法改善风场环境时,应改变景观节点、公共空间和设施路网等布局,将人流引向风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
 
6结论
 
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技术、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性。
 
1)研究对象创新:目前针对多风城市的研究较少,且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和台风等不同风害成因影响,其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中国西北部和东南沿海,而延庆区位于华北北部,其风环境主要受山区地形地貌影响,且绿化植被种类及生存环境特征与中国西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也呈现较大差异,因此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2)研究技术创新:利用倾斜摄影原理结合激光雷达扫描技术,拍摄4个城市公园共计20000余张照片,对数据进行点云生成和空中三维测量计算,历时累计3个月,最大程度还原公园真实物理场景,经验证生成公园模型与实地测量误差不超过10cm,弥补了以往利用代理模型进行分析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的缺陷。
 
3)研究方法创新:将人群活力因素纳入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人是公园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各类游憩活动的主体,聚焦人的活动范围内的风环境是公园设计“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避免无人区域被过度改造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从延庆区城市公园真实物理环境着手,对公园游客的游憩范围进行定位,并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公园不同季节风环境进行详细研究,系统性地探讨了各个季节和公园环境所产生的风环境质量对游客游憩舒适度的影响,以此提出城市公园风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公园环境优化策略。但由于设备和实验条件所限,公园环境建模时忽略了季节变化所导致的落叶情况,同时也忽略了节假日等游客量激增所带来的游憩范围的变化。随着测量手段和设备精度的提升,未来期望此类研究问题可以补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