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4.1 环境因子对不同生态类群鸟类呈现差异化影响
研究表明,各环境因子对不同生态类群鸟类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影响,水源距离等环境因子对深圳湾的鸟类生境分布贡献突出,这与其作为典型滨海湾区的鸟类生境特色相契合。栖息在此的水鸟种群较为丰富,且其他在地鸟类也对水源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高程对鸟类分布的限制体现了鸟类迁飞受到海拔阻隔的影响。而环境因子的差异化影响则为不同类群的鸟类保护策略提供了有效参考。因此,应重视滨海湾区水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防止湿地水量供给不足与水质退化,强化水土保持措施以提升不同类群鸟类的生态承载力。
4.2 鸟类生境的空间分布机制及韧性保护网络构建
深圳湾的生境空间分布结果反映了在地鸟类对生境的基本需求,对比鸟类热点生境与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可见,仍存在2km2的保护空缺,主要分布于香港米浦国际重要湿地外围的基塘与锦田河东南方向的流域中。研究结果可指导建立分级与分类的深圳湾鸟类保护体系,形成以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和香港米浦国际重要湿地及新增热点生境为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城市建设用地为中心修复区,高山林地为重点保育区的多层级鸟类保护圈,连通次热点、中等鸟类生境,形成完整的鸟类保护韧性网络,为不同类群的鸟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4.3 生境退化区分布与修复策略
不同类群鸟类的生境退化区分布各异,应对生境亟须修复的类群设计针对性的保护策略。例如,针对鸣禽需要远离人为干扰的特征,应在城市边缘区或者相对独立的区域营造成片林地。这一策略在以下案例中得到印证,2008年深圳市为消除开山采石对西丽水库及周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修复改造[31],鸟类生境因此得到较好的改善,水库周边的山林地成为部分鸣禽的热点分布空间。香港米浦湿地则通过扩大可控水位的基塘面积,并在较大基塘中增设绿色浮岛及浅滩等生态修复方法[32],成为游禽及部分涉禽的热点生境。
4.4 鸟类生境变化与景观格局演变
基塘与滩涂地是鸟类重要的觅食场所,沿海红树林与河岸边的林地为其提供了隐蔽的栖息空间。但近20年深圳湾沿岸经过多期的填海造陆,破坏了原始的滨海岸线[33],近45km2的海域、草地与林地转出为城市建设用地,自然生态斑块日趋破碎化,连通性显著降低。结合地理探测器的结果可知,城市建设用地的数量、布局与深圳湾鸟类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息息相关,使深圳湾鸟类热点生境不断减少,生境质量不断降低,给鸟类的生存与繁衍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