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主城区遗址公园文化服务绩效研究 - PenJing8
西安主城区遗址公园文化服务绩效研究
2023-08-09 10:38:24  浏览:0
西安主城区遗址公园文化服务绩效研究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改善城市中各类文化空间设施成为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举措。遗址公园是西安城市的重要文化设施,在不同尺度上发挥着多样的文化服务功能,其系统性、整体性发展有助于强化城市文化功能。基于遗址公园文化服务绩效内涵分析,建构了服务需求导向下的西安主城区遗址公园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由保护绩效、服务绩效、空间绩效和文化绩效4个子系统、11个因素、22个具体指标组成。基于分析评价结果简要提出了针对西安主城区遗址公园文化服务能力的规划提升策略。
 
半个世纪前,刘易斯·芒福德(LewisMumford)曾指出:“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物为活灵灵的艺术形象。[1]”今日中国正在由“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2],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城市中各类文化空间、文化设施或文化用地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可更直观地提升城市文化服务品质,从而实现文化城市“以文化人、以文化城”的目的。遗址公园是在保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背景的基础上,对遗址进行合理活化利用的公园类型,其融合了遗址保护展示、公众休闲活动、城市环境美化等适应当代发展需求的多种空间功能,不仅能够实现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求,也有助于协调遗址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不同尺度上发挥着多样的文化服务功能,因此,对其进行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自1916年莲湖公园建设开始,西安主城区内陆续建设了二十多处城市遗址公园,其规模、数量、类型、规划理念、设计手法等均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这些遗址公园已然成为西安城市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当前研究大多聚焦于个别遗址公园本体及周边环境,且大多定性描述,定量分析较少。本文将西安主城区已建成的遗址公园作为城市文化服务设施来研究,引入绩效评价方法,系统分析评价其当前的空间分布状态及总体服务水平,并提出规划提升策略,服务遗址公园可持续发展。
 
1遗址公园文化服务绩效内涵解读
 
据现有研究,“文化服务绩效”大致可分2类:一类是对包含公共活动、公共设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多项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综合评价,用于衡量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产出及效果,涉及财政、人力、社会等多方面、多环节效益的评定[3];另一类则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或空间为对象具体评价,常用于衡量城乡具有文化功能的空间、设施或景观的文化服务能力和价值实现程度。本文所述文化服务绩效属第二类,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对研究对象文化服务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评定,为引导文化空间或设施服务水平的合理提升提供依据。
 
国内有关文化设施或空间绩效评价的研究多关注文化设施空间分布情况、具体建设质量、社会使用状况等方面的绩效,如吕斌等从设施建设是否顺应城市文化发展的需求、空间集中对城市肌理与周边交通是否产生影响、规划设计是否考虑到了城市活力的营造、后期运营是否能与大规模建设投入相平衡4个方面,对我国公共文化设施集中建设的空间绩效进行了分析[4]。
 
宋薇[5]、郑爽[3]、陈雨婷[6]、戚一帆[7]、公俐[8]等对城市文化设施的空间分布绩效或配置绩效进行了研究,上述研究多从供给需求、公平效率、文化认同等价值导向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及指标选取方面具有一定共通性。研究方法上,基于ArcGIS的空间技术和统计方法,如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被普遍应用于文化设施空间绩效的定量研究当中。问卷调查和访谈也是现有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获取文化设施服务效果、社会绩效、建设绩效评价所需的数据。
 
指标选取方面,空间绩效相关评价通常会选取与交通有关的空间可达性、公交覆盖度、空间集聚度等指标;社会绩效评价则会选取与人口有关的服务范围覆盖度、人口结构匹配度、人口覆盖率等指标;设施具体服务绩效评价会选取反映设施建设质量、使用状况、内部功能、环境品质等内容密切相关的指标。总体上,现有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多参照国家现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及相关要求,针对文化设施“文化服务”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仍待展开。
 
西安遗址公园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长,使其规划建设逐渐成为城市空间资源分配问题,对遗址公园文化服务绩效的评价,实质上就是要评价遗址公园作为文化服务设施,在城市中面向不同服务对象时发挥的文化功能及价值效用实现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