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城市公园体育健身功能更新探索 - PenJing8
北京海淀区城市公园体育健身功能更新探索
2023-07-28 21:48:28  浏览:0
城市公园体育健身功能更新探索——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摘要:为响应全民健身战略与体育强国建设政策,从用地比例、项目内容两方面,提出不同类别城市公园体育健身功能的更新策略。
 
1)以北京城市公园为例,分析当前公园绿地体育健身功能现状,明晰问题。

2)对比国内外一线地区公园体育健身功能建设,寻找差距。
 
3)综合国内外优秀建设经验,将公园分为三大类:游园和社区公园(小于5hm2)、社区公园和小型综合公园(5~20hm2)、大型综合公园和郊野公园(大于20hm2),分别提出更新策略。分析得出,城市公园用地具备承载更多体育健身功能的潜力。应对公园建设情况进行灵活评估,适度提升体育健身用地比例,并根据公园规模、使用者年龄结构等要素,丰富公园用地所承载的体育健身项目内容。
 
 
1研究背景
 
1.1全民健身
 
2021年,国家发改委与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应合理利用低效用地,适当提高公园内铺装面积比例用于配建体育健身设施[1]。2017年,北京市体育局等单位联合编制《北京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提出可结合群众需求,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增设体育设施场地,打造以体育健身为主,兼有公园休闲游憩功能,且具备一定环境品质的开放公园空间[2]。
 
1.2公园更新
 
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2020年中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m2,逐步接近世界城市平均水平。然而,许多城市公园受限于规划理念、用地分配等因素,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等活动需要,急需进行以满足社会服务功能为导向的更新。
 
2研究目标与对象
 
2.1研究目标
 
为响应全民健身战略与体育强国建设政策,本研究旨在利用已建成的公园用地,以公园体育健身用地比例、体育健身活动项目为切入点,进行公园内部体育健身功能的更新理论探索,量化公园中适宜全民健身活动的体育健身用地比例,归类总结适用于不同公园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内容。


 
2.2研究对象
 
2.2.1公园类型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对公园绿地进行了多层级分类。基于公园内部体育健身功能提升的研究目标,本次研究对象为城市建设区范围内对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活动健身等复合功能的综合公园、郊野公园、社区公园及游园。专类公园由于具有特定功能或形式,故本次不予讨论。
 
2.2.2研究功能类型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的一种公共服务设施,应承担为城市居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社会文化与体育活动的需求。体育健身功能是公园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运动剧烈程度较高的球类等常规运动项目为代表的体育功能更注重专业性,满足群众进行高标准体育活动的需求[3]。以包括器械健身、园路慢跑在内的健身项目,以及12岁以下儿童活动项目等运动剧烈程度较低的项目为代表的健身活动功能则更注重趣味性,通过项目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提高运动兴趣,使人们自愿自觉“动起来”。
 
 
2.2.3研究功能特征
 
公园内部的体育健身功能建设状况,展现在体育健身用地比例与项目内容两方面。体育健身用地比例,指公园中能够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园路、铺装、建筑、绿地及水体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公园体育健身功能建设程度的直接指标。体育健身项目内容,则泛指在公园中可开展的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及其所依托的场地与设施;活动内容的种类、数量与场地设施的丰富度、新旧程度与使用频率,是评估公园体育健身功能的落实程度与受使用者欢迎程度的重要指标,从而来判定公园体育健身功能建设质量是否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