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地段的3个空间活力分析 - PenJing8
城市滨水地段的3个空间活力分析
2023-07-19 11:31:00  浏览:0
滨水地段的空间活力分析
 
扬盖尔(JanGehl)和简雅各布斯(JaneJacobs)均认为“城市空间物质环境提供了人们活动的场所,承载了多样性的城市生活”。具有活力的空间是人们乐于聚集使用的、产生活动的聚集空间,即人与其活动、生活场所是相互交织的。目前,国内外滨水空间活力测度主要针对空间集聚和网络联系两方面的活动强度,并以前者居多。
 
空间集聚能力的具体裘征包括:
 
1)特定空间范围内人及其活动的空间集聚分布[[6]、活动群体的数量或密度(规模强度)四、人群的活动次数(活动频次),以及活动多样性等曰;
 
2)时间维度上的人群活动累计持续时长、活动停留时间、活动频率,以及时间波动峰值等[,2」。网络联系多应用于休闲活动社会网络的基础研究,运用网络规模、网络密度、交往频数模式等指标,对城市休闲网络结构的个体休闲行为影响进行测度[25一26」。
 
3.1滨水活力的空间聚集特征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化,认为衡量某个空间的活力水平可以基于这个空间是否提供了足够多的潜在交往机会,即空间对活动群体的集聚能力。换言之,一定空间范围内活动人数或密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活动的可能性增加。空间中人及其活动的集聚是空间活力激发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通过不同时刻近水区域人群活力状态与邻近该区域的人群活力状态的差异判定滨水空间“向水”或“背水”发展。此处的聚集特征为空间判定。

 
提取手机信令的非通勤OD数据并进行分类统计:以口点相同的手机信令数量作为该口点所在区域的活力总量,直观判断人群活动的空间分布。如图3所示,无论是500m还是500-1OOOm,人群在石岐区中部聚集度较高,而其他较高热力点仅在大涌镇东部和火炬区北部片段呈现。
 
通过SPSS对各空间单元的活力进行500,500-1OOOm的配对检验(裘2),可以看出,500-1OOOm滨水地带活力均值大于500m,且该范围内的滨水活力标准差较大,意味着500m外城市活力离散度较高,较易受到城市建成区其他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岐江河滨水地带呈现出“背水”发展的活动趋势,且滨水活力的空间差异性明显。
 
3.2滨水活力的分时段特征

 
城市居民活动具有典型的时间差异。通过对一天当中12个时刻500m及500-1OOOm滨水单元内的手机信令数据进行汇总,比较休息日和工作日的滨水活力(图4,5)。可以发现,500-1OOOm滨水地带活力皆高于500m内滨水地带活力,且工作日和休息日滨水地带活力存在相似的时刻变化,即从早上7:0。
 
滨水空间活力逐渐增高,在中午13:00及傍晚19:00出现2个小的活力高峰,并在夜晚23:00前后达到高峰,而凌晨3:00-5:0帕勺人群活力低于白天(意味着中山滨水地段的居住人数低于就业人数),可见滨水活力与南方地区城市居民丰富的夜生活相关,吸引了不在附近居住的人群前来消费,即城市滨水区是夜间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
 
统计休息日与工作日各时段的活力人数,计算各时刻500,500-1OOOm活力数值的比值,比值越大代裘向水性越强,反之背水性越强。由图6可以看出,9:00-21:0帕勺比值均不超过0.80,说明滨水活动较少,尤其是工作日的昼夜活力比值更小,说明滨水空间由于居住用地白天活力减弱,导致滨水地带呈现“背水”趋势。
 
3.3滨水地带的吸引范围
 
网络扩展程度可间接裘现空间活力强度: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活动群体来源越广泛,意味着该空间的活动服务范围越大。网络扩展程度的具体裘征包括:
 
1)特定空间范围内活动人群的地理来源分布及强度、活动人群地理来源的空间距离(出行距离),以及活动人群的来源占比等;
 
2)时间维度上的高峰指数、季节性出行强度,以及出行周期等。构建OD空间网络测度滨水空间的使用者来源地,从而分析出临水区段的影响腹地以优化滨水资源空间配置。此处的空间网络特征为行为判定。
 
人群的“向水”趋势反映了滨水区域具有高吸引力,裘现为居民市内游憩出行的距离衰减曲线特征。手机信令数据为测算滨水岸线外不同范围的活力分布提供了可能。可以发现(图7),岐江河滨水地带的来源人数最大值发生在群体的出行距离为1000-1500m时,1500m以外滨水地带来源人数较少且无较大波动,说明岐江河滨水地带的活动人群以短距离出行为主,而直接滨水地区(500m范围内)的居民并非空间活力的首要来源;以1500m的出行距离为阂值,随出行距离增加,吸引人数明显减少。对规划设计而言,手机信令数据有助于找出滨水地区的吸引范围,从而为滨水地区的功能布局和空间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基于OD网络分析滨水地带活动人群的吸引范围,还有助于直观判断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构建OD矩阵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图8),可以看出滨水地区的OD联系形成两大腹地:
 
1)中西部的滨水地带吸引范围集中在中心组团;
 
2)火炬区的岐江河滨水地带与周边地区的人群来往较密集,吸引范围较广。火炬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吸引范围分析可以看出,新区居民去往滨水区的距离较远,与主城区滨水区的联系并不多,说明中心组团的滨水活力较高,但对新区的吸引力却有限。OD网络分析为城市整体滨水空间布局提供了数据支撑。
 
3.4小结
 
考虑到同一段水域外500,500-1OOOm地段内实际建设情况差异不大,同时上述研究发现,手机信令数据裘征的滨水空间活力分布呈现非常明显的非均衡性集聚特征,主要体现在:
 
1)中山市岐江河的活力分析裘明,虽然有少部分地区(如石岐区中部)呈现“向水”发展态势,但滨水区总体呈“背水”发展趋势;
 
2)滨水地带的人群活动呈现白天活力较强、背水性较明显,夜晚活力和背水性均较弱的特征,说明中山市滨水地带活力特征与居住功能有关,而休憩类场所空间没有呈现较为明显的临水分布;
 
3)滨水地带的活动人群主要来自邻近的社区,随着与滨水地带距离的增大,吸引的人群数量逐渐减少,但城市滨水活力并不依赖于直接临水地段的使用者,而是在距离河道1500m处吸引的人群数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