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退化存在的3个问题 - PenJing8
中国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退化存在的3个问题
2023-03-26 15:52:23  浏览:1
中国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退化分布
 
近几十年来,中国持续遭受较为严重的生态系统退化[37],主要涵盖森林、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38],总体退化情况为:1)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主要表现为草原生态系统退化[39],而且青海南部、西藏北部和柴达木盆地分布着最广泛和最严重的退化牧场[40-41];2)大兴安岭西部、华北平原、横断山脉、岭南丘陵、大巴山和四川盆地等区域主要表现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42];3)在黄土高原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43];4)长江、黄河中下游,以及河口、海岸带等区域主要表现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涵盖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沿海湿地等多种类型[44]。
 
3.2退化原因
 
不断改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包括极端天气的频发、土地利用变化、对资源需求的增加以及严重的污染问题,正在加速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从区域大尺度来看,自然条件因素是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温度、降雨、水土流失、荒漠化和自然灾害等。
 
同时,从局部小尺度来看,不适当的人类活动也是世界许多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举例如下。

1)土地利用变化。社会经济活动(如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畜牧业、农业、渔业等活动强度的增加,会导致生态空间被挤压进而造成景观类型发生较大的转变。

2)资源开采。目前,一些地区非法侵占林地、草原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破坏生态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又由于城市开发强度(如水坝建设、矿产资源开采)的加深,引发了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与退化。

3)污染严重。工业与农业造成大量的水体污染,部分近海湿地已成为油类污染和污水排放的受纳体。

4)由于基层管护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使得保护地生态系统仍面临较为严峻的退化状况。

中国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退化存在的3个问题
 
3.3问题与挑战
 
将文献研究与5个典型案例实地调研结果相结合发现,尽管中国在国家层面已提出了关于生态系统修复的政策支持与技术指导,国家公园也已开展了有关生态系统修复的相关实践,但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修复活动仍存在以下问题:

1)缺少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估,未能对生态系统的退化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准确评估、诊断与预测;

2)生态监测体系有待完善、数据共享机制缺失,对于生态基线和参照生态系统的确定也缺乏依据;

3)未能充分倡导自然恢复的解决方案以减少人为干预,修复活动多以小尺度、单一要素为主,对景观/区域层面的修复技术考虑不足;

4)生态系统修复活动金融投资的可持续性较低,多元主体参与和市场体系也较为薄弱;

5)目前尚未充分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应积极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与生产方式;6)对全部利益相关者公平和切实地参与生态系统修复相关工作的思考较为不足。
 
3.4关注重点
 
具体而言,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修复活动应更加关注以下8个方面:
 
1)对气候敏感性较强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修复,如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潮间带湿地生态系统等,以实现对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多样性保护的目标;
 
2)加强对生态过程的修复,如水文连通性、营养循环和长期稳定性等;
 
3)促进保护地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贡献的最优化;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如修复与扩大野生动物栖息地,构建生态廊道等[45];
 
5)控制外来入侵物种,一些外来入侵物种逐渐成为新的优势种群,将危及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
 
6)通过荒野保护与再野化修复保护地的生态位与食物链[46];
 
7)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涝灾害、滑坡等,关注碳储存与“碳交易”以拓展修复活动的融资渠道;
 
8)注重文化修复,如对社区居民传统生态智慧与知识的整理、保护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