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内在自然过程和空间功能紧密联系,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着多尺度支撑约束作用和多维度区域协调作用,其协同规划研究对探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最大效益地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通过文献与实证研究,归纳区域河流蓝绿空间转化的特征差异,即内在自然特征差异、外在建设发展诉求差异,以及区域整体空间转化特征差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针对上述差异特征的规划思路。
【结果】提出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在空间与功能上的协同规划管控途径,即划分整体空间、纵向空间和横向空间三级样条分区,并协调安排分区复合功能;依据样条分区功能目标,在“城乡区域-河网、中心城镇-河区、街区场地-河段”3个层面制定河流蓝绿空间的协同规划与管控措施。
【结论】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既注重适应河岸生态系统的演进,又注重满足建设发展需求和邻近建设用地的环境影响,在保障河流蓝绿空间生态系统健康的同时提升了外部复合服务功能。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在纵向空间上跨越行政边界连接着城市、乡村和自然区域,在横向空间上连接着自然水体和河岸等各类型生态生活生产用地,具有内在自然特征差异和外在建设发展诉求差异,其功能格局、土地利用和环境要素在区域空间梯度上呈现一定的分异转化规律。同时,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通过空间与功能协同规划与管控,在促进国土空间融合发展、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及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1]。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既存在不少现实问题,又蕴含着诸多机会和挑战,是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区域河流蓝绿空间资源管控是整个流域资源保护、开发、配置及修复的重要保障,切实贯通区域河流蓝绿空间的差异化协同规划与管控,通过“以线带面”可以支撑和助推国土空间规划保护与发展目标的实现。本研究在剖析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其协同规划管控途径,从而提升区域河流蓝绿空间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效。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既存在不少现实问题,又蕴含着诸多机会和挑战,是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区域河流蓝绿空间资源管控是整个流域资源保护、开发、配置及修复的重要保障,切实贯通区域河流蓝绿空间的差异化协同规划与管控,通过“以线带面”可以支撑和助推国土空间规划保护与发展目标的实现。本研究在剖析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其协同规划管控途径,从而提升区域河流蓝绿空间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效。
1区域河流蓝绿空间的概念与关键作用
1.1区域河流蓝绿空间的概念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是指一定流域范围(包含关联且连续的自然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区域主干河流及其支流沿岸蕴含复合功能的自然、半自然或人工开放空间系统[2]。它由三部分组成:河道蓝色核心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绿色缓冲区、服务关联建设功能组团的蓝绿协调区[3](图1)。
它在不同尺度层级和不同区域位置上呈现多样的空间形态,包括流域层面的河流及其支流构成的蓝绿生态廊道网络,次级流域层面的河流河岸绿化林带和绿道绿街,城乡空间梯度上的河岸森林、湿地、草地、农田、生态广场等蓝绿开放空间[4-5]。
它在不同尺度层级和不同区域位置上呈现多样的空间形态,包括流域层面的河流及其支流构成的蓝绿生态廊道网络,次级流域层面的河流河岸绿化林带和绿道绿街,城乡空间梯度上的河岸森林、湿地、草地、农田、生态广场等蓝绿开放空间[4-5]。
1.2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关键作用
1.2.1多尺度支撑约束作用
区域河流蓝绿廊道网络作为重要的生态功能空间,支撑着整个国土空间自然资源的供给、自然环境的保护修复[6]、雨洪调蓄的效能[7]、城乡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8]。而穿越城市的河流蓝绿空间支撑着所在城市的精明增长(smartgrowth)①,约束着城市的无序扩张和建设用地的规划与空间布局,引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促进国土空间开发的集约化[9]。局部河段的蓝绿空间对相邻建设用地开发起约束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动植物栖息地[10],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健身娱乐及环境教育的场所。
1.2.2多维度区域协调作用
国土空间规划在进行自然资源的协调配置时必须兼顾保护和开发[11]。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在纵向空间梯度上依次穿越自然保护区、乡村农业区和城镇建设区,具有显著的自然和环境分异特征[12]。正因为它在空间梯度上的环境特征差异,河流蓝绿空间兼具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维度功能价值,通过合理的规划管控可以使之成为“连接器”,协调保护区与开发区、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等之间的矛盾冲突[13],从而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最有效地开发资源,最大规模地保护自然”的现实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