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的3个管控途径 - PenJing8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的3个管控途径
2023-03-13 16:54:17  浏览:2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管控途径
 
目前河流蓝绿空间归口管理部门众多,管理权责条块分割,各部门规划“断章取义”,保护与发展冲突严重。在面对河段分异复杂问题时往往采取片段式保护和“一刀切”后退式管控手段,统一不变的规划建设措施往往不匹配河流蓝绿空间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和邻近建设用地的功能诉求,河流蓝绿空间规划需要建立多尺度的区域协同规划管控方法[17]。样条分区思想②关注城乡时空跨尺度的复杂性、生态流动、环境效应及可持续进程,可以合理地展现出城乡空间在功能、构成及使用方式方面的梯度演变特征[1]。

样条分区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在流域保护与雨洪管理[18]、河流生态系统修复[19]、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20]。基于样条分区思想的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管控方法,使分区河段复合功能与社会生态环境特征相匹配,改变传统规划用一个模式标准与指标体系覆盖所有情况的模式,缓解河流蓝绿空间自然过程维护与建设利用诉求割裂的矛盾,提升了河流蓝绿空间多个部门的管控效力。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的3个管控途径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框架(图3)的要点包括:三级样条空间分区划定、复合功能差异化设定、多尺度协同规划布局、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等。
 
3.1三级样条空间分区划定
 
多尺度样条空间分区是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与管控的重要空间单元基础,在样条空间分区基础上进行的河流蓝绿空间复合功能设定和适应性的空间布局具有合理性。各级样条分区划定采用综合分析法,将定量的指标分析与定性的经验判断相结合[21],由自然生态样条分区与用地规划功能分区叠加形成。定量指标的选取及其权重的分配可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和案例城市的实践经验来综合确立。
 
3.1.1城乡区域:河网整体样条分区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的3个管控途径
 
 
在城乡区域层面,以乡镇和街道为单元对各类反映城市化水平的社会经济指标(人口密度、不透水表面覆盖率、建设用地比例、公路道路密度、农业开发用地比例等[22])进行评分,划分为5个等级,将各类城市化指标得分与各指标权重相乘,再综合相加得到加权总分。通常划分出5个样条分区:自然保护区(T1)、乡村农业区(T2)、城市边缘区(T3)、一般城市区(T4)、城市中心区(T5)[2],再结合区域自然样条的上游区(U)、中游区(M)、下游区(D),共划分出9个河网整体样条分区(图4-1)。
 
3.1.2中心城镇:河区纵向样条分区
 
在中心城镇区层面,采用双级纵向样条分区方法。一级分区主要根据城乡发展用地比例划分出若干主导功能区,需同时考虑现状和规划用地使用需求情况,通常划分为风景区、农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二级分区主要根据河流蓝绿空间自然生态特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划分出若干规划应对方式(保护、防护、建设、治理),主要参考水质、河漫滩、植被、流速、岸坡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等指标[23],将这些指标分级量化成5个等级进行评分,对各指标加权赋分求和,求得综合评价结果。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的3个管控途径

将评分较高的风景区划为风景保护区,评分较低的风景区划为风景建设区;评分较高的农业区划为农业防护区,评分较低的划为农业治理区;评分较高的商业和居住区河段划为商业或居住建设区,评分较低的划为商业或居住治理区;评分较高的工业区河段划为工业防护区,评分较低的划为工业治理区(图4-2)。
 
3.1.3街区场地:河段横向样条分区
 
整体样条和纵向样条分区明确了城乡梯度某一局部河段的保护与利用总体原则,进而指导河流蓝绿空间横向环境梯度上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的平衡关系。在街区场地层面,河流蓝绿空间横向样条分区的划定目标包含三方面:

一是对河流水域、滩涂、湿地、自然林地等关键斑块给予严格保护和修复;

二是对相邻建设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缓冲和防护;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的3个管控途径

三是针对相邻建设用地的诉求提供复合生态功能服务。横向样条分区采取“核心区-缓冲区-过渡区”的划分模式,其中缓冲区又包含内部、中部和外部缓冲区,因此共划分出5个区:核心区(水域及滩涂),内部、中部、外部缓冲区,协调区(表1,图5)。

河段横向样条分区还需衔接地上与地下竖向空间分异特征,尤其需要考虑竖向水文(洪水、地下水、排水)和土壤、地形造成的蓝绿空间表征影响,乔-灌-草垂直植被群落结构,以及鸟类、两栖类、鱼类、浮游生物之间的竖向生物链关系。
 
3.2复合功能差异化设定
 
3.2.1典型复合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协同-权衡关系判读
 
结合河流蓝绿空间的自然生态特性和城乡建设发展诉求,广泛发掘其潜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4-25],确立雨洪调节、气候调节、生物栖息、灾害防护、景观游憩、农林生产、经济增值、环境教育8个典型复合服务功能及其细化功能。它们之间存在协同(synergy)和权衡(trade-off)关系[26]。了解协同-权衡的驱动机制可以帮助规划师通过土地利用、景观改造、自然保护等手段来增加复合生态功能协同的综合效益,减少权衡的消极作用[27-28]。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了人类行为干预对河流蓝绿空间某种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以及城乡样条分区下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2]。
 
3.2.2基于样条分区的主导和次要复合功能差异化设定
 
针对每个分区的河流蓝绿空间自然生态特性、现状建设问题和城乡发展诉求,结合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协同-权衡关系的判读,在城乡区域整体样条分区的基础上确立主导和次要的整体功能定位,在中心城镇区纵向样条分区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细化的主导和次要功能的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