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质色纹赏石理论 为何未能及时普及 - PenJing8
形质色纹赏石理论 为何未能及时普及
2022-12-20 23:20:46  浏览:0
(三)“形质色纹赏石理论,为何未能及时普及?
 
张轮远先生赏石理论的创建,己经有141年历史了,一直没有能够及早地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说,延迟了110多年时问,才开始为广大石友接受,并迅速迸发出耀眼的光辉。面对这一历史事实,在石友们中问,也引起了一些认识上的分歧。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具有重要意义的赏石理论得不到及时传播与普及?又是什么原因,在事隔110多年之后,忽然迅速普及并发扬光大?这是需要正确回答的。
 
张轮远先生的赏石理论,在110多年的时问内,没有能够在广大石友中及时普及,是不是因为石友们不欢迎?当然不是。是不是它不切合赏石文化的需要?当然也不是。总之,不是由于赏石理论本身的原因,而是由于张轮远先生赏石理论创立之后,适逢我国赏石文化处于元朝之后的第二个低谷期。赏石文化不时兴了,赏石理论自然就无法普及了。

形质色纹赏石理论 为何未能及时普及
 
那么,我国赏石文化形成第二个低谷期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我国赏石理论“食古不化夕,是米带相石法”的传统地位份没有彻底动摇nxo严重阻碍了夕,赏石文化的发展。这种认识,也是值得商榷的。事实恰恰相反,张轮远的赏石理论,己经形成了一次理论上的飞跃,根本不存在“食古不化夕,和阻碍赏石文化发展的问题。那么,究竟原因何在?
 
回顾一卜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情况,是容易找出答案的。张轮远先生创建形质色纹赏石理论的时候,我国正处在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百年耻辱史的历史时期,从清末到1949年,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一切文化事业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赏石文化也不例外。这是我国赏石文化形成第二个低谷期的根本原因。
 
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赏石文化才得以逐渐恢复。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形势发生了变化,赏石文化的低迷状态开始消失,赏石文化的热潮倏忽而来,爱石、藏石、品石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张轮远先生创建的赏石理论,也随之广泛传播,家喻户晓。面对这眼花缭乱的新形势,既令人心醉,也使人迷惘。有人认为,这种新形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受到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影响,中国大陆的群众性赏石活动,才进入了一个有史以来的高峰期夕。

形质色纹赏石理论 为何未能及时普及
 
这种判断是很不全面的。应该承认,国家、地区之问的赏石文化交流,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但是,单靠这种交流的影响,是不可能形成赏石文化有史以来的高峰期”的,何况,如果缺乏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这种交流也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事实很清楚,我国赏石文化新形势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形质色纹赏石理论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归真反璞的心态中,得以迅速传播和普及的。它的普及,大大促进了赏石文化的发展。
 
形质色纹赏石理论,是在赏石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经过赏石实践证明了的正确赏石理论,这种正确的赏石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指导人们的赏石实践,当然,它也将在赏石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