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后 中国奇石文化不断发展 - PenJing8
宋代以后 中国奇石文化不断发展
2022-12-15 11:46:45  浏览:0
发展时期
 
宋代以后,中国奇石文化不断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明、清置于园林、庭院中供人观赏的大型奇石迅速增多。如北京圆明园文源阁旁的“玲峰”;颐和园乐寿堂前的“青芝岫”。在上海豫园也有一块名为“玉玲珑”的镇园之宝,这块湖石秀润透漏,天巧宛然,是江南三大名峰石之一。
 
二是收藏欣赏奇石的人逐渐增多,更多的中小型奇石进入文人的住所、书斋。如元代大画家赵孟糗收藏了不少天然形态的奇石,他为家藏“大秀华”题铭:“片石何状,天然自若……示我次朴,我思古人,真风眇邈。”明代知府林有麟设有玄池馆礼石,以示观赏;太仆米万钟爱石成癖,庭院内怪石累积;文学家袁中道赞美玛瑙石是“溪深不障斑斓石,梅老犹如冷淡花”;地貌学家徐霞客游历祖国河山,收集了许多奇石,写下了世界溶洞学名著《徐霞客游记》;清代藏石家宋荦收藏有五色鸳鸯石;清代藏石家张问陶采得六枚奇石,为其一一配诗;清代文人曹雪芹以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神话传说为楔子,写下不朽文学名著《红楼梦>(又称《石头记》)等等。

宋代以后 中国奇石文化不断发展
 
三是如果说在宋代以前的山水画中奇石只是作为陪衬的话,那么在宋代以后对奇石的描绘成了一种专门的题材。如元代大画家赵孟}颐所画的《枯木竹石图>,实际上是以石为圭体,木和竹只起陪衬的作用。明代画家文征明也喜欢画奇石。明末至清代,出现了专画奇石,没有其它任何的陪衬的作品,如蓝瑛所画的《宝祠青贡图轴》,所画的就只有两块奇石。
 
四是奇石欣赏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清代李渔参酌米芾的奇石审美观,提出了“透”、“漏”、“瘦”是奇石美的三大特征。刘熙载和郑板桥补充完善了苏东坡的“丑石观”,前者提出了“隆石以丑为美,丑致极处,便是美致极处”的观点:后者认为“丑而雄,丑而秀”方臻佳品,“一块元气结而石成”的怪石,实为“陋劣之中有至妙也”,因此不能用平常审美观视之。与此同时,以《素园石谱》为代表的一批石谱、石论著作相继问世,这些石谱和石论著作,在继承前人赏石观念的同时,提出了不少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