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第56届水上公园菊花精品展开幕 - PenJing8|盆景吧
天津第56届水上公园菊花精品展开幕
2023-09-14 13:26:40  浏览:0
1997年就获得全国“十大能工巧匠”荣誉的“中国菊艺大师”叶家良今年68岁,退休手续早就办过了,却仍被单位挽留,每天到天津水上公园上班,和自己的徒弟、团队在花圃里伺候心疼了40多年的菊花们。10月23日,天津第56届菊展暨“鑫淼花卉”水上公园菊花精品展开幕。

今年天气热,菊花透色晚,菊展前的一段时间,他们正为如何能让菊花们表现出最好的状态忙碌着。展览展示的多头菊、悬崖菊、品种菊等百余个品种2000余盆精品菊花,是他的团队一年来辛苦培育的成果,也是叶家良多年选育的品种及经验积累的结晶。
 
与菊花结缘
 
20世纪60年代的天津,小学生只有上午半天有课,下午会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10岁的叶家良选择了学校与当时的天津园林花卉所合作开设的种植组,每天去花圃温室义务劳动,然后回到小学负责花木养护。当时种的花都是为了节日摆放、人民公园花展和一年一次的菊花展。因为只能干杂活,而且累,时间不长,参加种植组的其他同学都不去了,惟一坚持下来的只有叶家良。老师傅问他,为什么别人都不来了,你还来?叶家良说,我喜欢菊花,在这里能看到你们怎么种。

天津第56届水上公园菊花精品展开幕
 
于是,他被派到专门种植菊花的部门。很快“文革”开始不上课了,叶家良反而有更多时间待在花圃。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他看到师傅们顶着压力保留菊花品种,为种好菊花从早到晚,日复一日,默默奉献。他也因此真正走进了菊花的大门,并得到了老师傅们的信任,倾心相授。自此,叶家良再也没有离开菊花,至今快60年了。
 
为什么叶家良会钟情菊花?这和他来自一个与菊花有深厚渊源的家庭不无关系。他的祖籍是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一个以甲子菊花会闻名全国的地方。虽然家族三代前已迁至天津,但是祖祖辈辈秋日必赏菊的习惯还保持着。即使是在没有展览的年代,家中长辈也会千方百计找来1支菊花插在花瓶中。每年看过菊展后天气转冷,长辈还会督促孩子们进入寒窗苦读的状态。因为在他们的传统中,菊展是时光的转折点,菊花是不虚度人生的象征。
 
在经历了农村插队、回城求职的历程后,1979年叶家良进入天津水上公园工作。他的人生也再次伴随菊花走向了更高的境界。
 
绝活儿就是“笨办法”叶家良先后有3位师傅,因为出身不好,在那个年代,时常会面临不能继续工作的问题。但师傅们并不担心花圃里的菊花,因为他们可放心地将那些花儿交给“小不点儿”照顾。
 
叶家良的师傅们从不会对徒弟有所保留,总会随时随地的提示他,水什么时候浇,草什么时候除,什么时候通气,什么时候松土,干活儿要有干活儿的样儿,要蹲着不能坐小板凳,要注重形象,不能衣衫不整,等等。师傅们都有自己的浇水壶,水要亲自浇,壶从不给别人用,但可以给叶家良用。在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下,他逐渐掌握了艺菊的要领。他说:“我们养的是纯园艺品种的菊花,不似大田种类,一定要精心养护。我这一辈子都在伺候这些菊花,我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是菊花写下的一个故事。”

天津第56届水上公园菊花精品展开幕
 
菊花就怕水大,一旦浇大了,就会烂根。但要想一次浇透也只有靠无数次亲自摸索的“笨办法”。“我浇一次,就把盆扣出来,看水到盆土的什么地方了,没到底下次就再多浇一点;盆底渗水了,下次就少浇一点。千百次后,就能做到一次浇好。肥大了要用水灌,一灌,水就又大了。
 
为了让盆土变干,就得浇了水再把盆放在干沙土上吸掉水。而且每年要总结一次经验,掌握花为什么开得好,为什么开不好。”叶家良说。经常有人问叶家良:“您的绝活儿是什么?”他说:“这就是呀,没有捷径可走。”说起来容易,但40多年能坚持下来,却是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山。要知道,1万盆菊花浇一遍水需要3小时,夏天每天要浇两遍。他每天早晚将窖缸的水放满,提着6~8千克的浇壶一盆盆地浇,工作繁重又单调寂寞。
 
养得最好的菊花在叶家良眼里什么样的?他说花色、花型、花瓣都要保证符合品种特征,花色要正,株型要饱满、“宽肩膀”,花瓣有钩就要明显,花期必须在60天以上。其中花期是最难达到的标准。“我精心伺候你,你就要开够时间。”他幽默地说。今年菊花因为天气热,透色晚,怎么办?根据多年经验,就要“日落盆土要干”。

因为现在天气冷了,晚上如果盆土湿,花瓣就不动。这就要调整浇水时间和数量。所以,养花最重要的就两条:一是及时发现问题,二是及时解决问题。现在,叶家良也是这么要求徒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