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兰花朵欣赏
香气
寒兰的香气以阔叶寒兰较浓,尤其是黄舌花,香气更浓郁;细叶寒兰大多白色舌,香气清淡,且放香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在气温高的地方几近无香(图2)。笔者所在的地区福州气温较高,因此笔者先后也养过多盆细叶寒兰,基本上没闻到什么香气。
印象中,有一次中午下班后回到家,打开家门,一阵清香袭来,顺香而寻,发现阳台上细叶寒兰已盛开,大概是因为那一天天气较冷,而中午时气温回升之故。一般认为,细叶寒兰要在气温5℃以下的寒冷天气才会放香。据细叶寒兰主产地之一的武夷山(气温较福州低)的兰友说,寒兰的香气清幽且持久,即使在花朵凋谢枯萎后仍有淡淡的香气,有人称其为‘,遗香”。
瓣形
寒兰花瓣狭长,与传统赏兰所推崇的梅瓣、荷瓣、水仙瓣等瓣形花格格不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梅瓣、荷瓣、水仙瓣花。前些年,也有人把捧瓣硬化(增厚)的寒兰称为梅瓣花,实在是牵强附会;现在有兰家将其称为蜻蜓花,倒是形象贴切。
兰花鉴赏,瓣形理论固然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但也不是一个“非美即丑”的判断理论。其实,如果留意中国传统国画,所绘的兰花花朵大多为竹叶瓣,少有瓣形花。其原因或许是瓣形花太正襟危坐,太不苟言笑了,给人羁绊感;而普通狭长瓣花无拘无束,态意纵横,更符合艺术家的性情。瓣形理论更多地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崇尚含蓄内敛,瓣形上要求往里收。
寒兰瓣形狭长尖头,欠内敛之美,这是其不足之处。但如果撇开瓣形理论,从另一角度看,却也有可取之处,其瓣形灵动飘逸,自有一种神韵。笔者以为,寒兰清秀与飘逸的自然属性,与道家的思想甚为契合,不必非要将寒兰往瓣形花上套,也无须牵强地称梅道荷,更多地挖掘其“逸”的审美意蕴,也许更能提升其欣赏价值。在书法诸家中,明代董其昌书法“俊骨逸韵”(康有为语),就是以“逸”为审美基调,成一家风貌的。
“逸”具有独特的审美高度,在寒兰审美上是有所作为的一个天地。当然,这也不是说完全抛开瓣形理论,可以根据寒兰的具体情况,汲取瓣形理论中有益的审美思想,比如对于中宫、舌瓣的要求,都有可资借鉴之处。至于瓣的长短,可以尽量选择稍短阔的品种,毕竟竹叶瓣还是要比鸡爪瓣好看些;也可以在寒兰普通狭长瓣形中,寻求中宫出色、整体花形较好的品种。
具体来说,就瓣形而言,笔者以为,花形端正,瓣相对来说稍短阔些,平肩或稍落肩,捧瓣合抱,舌瓣不大卷或稍卷,就是不错的品种了(图3)。大落肩,花没神;“开天窗”,花欠雅;舌大卷,花不端。三者沾一,品位骤降。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寒兰初开时往往捧瓣合抱,舌瓣不卷,但开几天后捧瓣张开了,舌瓣也卷了,品位大打折扣,有的甚至毫无美感。网上卖家所附的开品照片多为花朵初开照片(照片上可见花秆上方的花朵还没绽放),因此,选购寒兰尤其在网上选购时一定要弄清照片上所见的开品是否稳定。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待卖家上拍几天后,请卖家将最新的开品拍照后传来,由此就可以知道其真实开品了。
舌瓣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寒兰在瓣形上存在明显的劣势,但其舌瓣的形态、色泽丰富。就其舌瓣形态而言,有兜舌、直舌、挂舌等,颇有趣味;就其舌瓣上的斑点色泽来说,其红斑或呈圆形,或呈品字形,或呈U形,或呈心形,或呈星点状,也有的呈红晕状,还有的整个舌瓣呈红色(如‘一品红’‘雪中红’)……甚有美感。总之,这两类花可堪玩赏,舌瓣完全可以担当审美的“主角”(图4一图7)。
兰友把此类花称为舌头花,这是寒兰鉴赏摆脱瓣形理论的栓桔,走出的一条新路。
兰友把此类花称为舌头花,这是寒兰鉴赏摆脱瓣形理论的栓桔,走出的一条新路。
舌头花,舌瓣不明显卷曲,这是基本条件。在这基础上,形态更有趣些,自然品位更高。福州玩家韩伦菲选育的一寒兰品种,舌瓣严重紧边起兜,形如鞋状,可爱至极。对于观赏舌面上的红斑品种来说,舌瓣更大些,红斑点形状更好些,布局更规整些,色泽更鲜艳些,品位当然更高。
舌头花的品位除了取决于舌瓣本身的形态、色泽等之外,还取决于瓣形的优劣。舌瓣形色佳,加之瓣形亦佳,如锦上添花,品位自然高;反之,瓣形不佳,则品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