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艺术源于盛唐,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是厅堂高阁的艺术礼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盆景文化正在走进千家万户,为生活注入诗意表达,并带动相关产业和乡村振兴发展。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的都江堰市,盆景种植面积约6000亩。
其中,青城山镇安龙片区盆景产业最具基础,种植面积5000余亩,规模5亩以上的盆景培植园200多家,精品盆景园46家,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盆景已成为都江堰的另一张名片
如今都江堰市的盆景产业发展呈现出盆景文化底蕴深厚、创作人才积累雄厚、产品结构二元分化的特征。
盆景文化底蕴深厚。都江堰安龙片区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地之一,其有规模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中期,在川派盆景“十大身法”中,贡献了“大弯垂枝法”“三弯九倒拐法”两种。改革开放以后,高志福、吴红林、袁铭昌等人持续创作打磨,积累了一批极具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并在国际、国家、省市各级盆景展览比赛中斩获数十项荣誉。
创作人才积累雄厚。在盆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过程中,都江堰积累了一批盆景创作大师,他们依赖数十年乃至数代人的作品积累和沉淀,纷纷开办盆景精品园,并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年轻一代盆景人才,袁济鹏、舒潘等年轻创作者已逐渐被市场认可。
产品结构二元分化。盆景按大小可分为大、中、小、微四种类型,据品质高低分为产品、作品、艺术品三个层次。
都江堰盆景产品呈现二元分化格局:占经营主体少数的46家精品盆景园主要从事大中型盆景以及精品小微盆景培植,品质较高,单品市场价格可达数万元,部分作品经数十年的匠心雕琢已具备很高的艺术水准,市场价值达到了百万元级别。而占经营主体多数的农户主要从事中小微盆景种植,产品培育周期一般在5年,主要面向大众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