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信,号逸景斋主人,现为中盆会常务理事、中国盆景高级艺术师、济南市盆景艺术促进会副会长。自幼受齐鲁文化的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中国的山水画、雕塑、摄影情有独钟。他在学习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感悟盆景艺术创作之“道”,在不断地探索中创立了“阔远之法”形成“简逸萧疏”的艺术风格。
我国的盆景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它源于生活,取于自然,巧夺天工,将大自然的美景浓缩于方寸之间,寓诗意于丘壑泉林、山川幽草之内,蕴画境于四季交替、勃勃生机之中,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这类盆景的表现形式非常独特,创作者可以指点江山,驱山走海,将千里风光收于盆盎之间,使盆景艺术达到既是自然的,又是艺术的,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达到‘‘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的艺术境界。
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艺术与我国传统书画章法、笔墨、意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山水画家融儒、道、释思想于一炉,他们进则为仕,退则为隐,隐则纵情于山水,与烟云为友,焚香参禅,以听泉为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书画作品,给后世留下了丰厚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对山水盆景、水旱盆景的艺术构思与创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时代在变化,盆景制作亦需要创新。现今,山水盆景、水旱盆景制作高手不乏其人,传统盆景艺术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借鉴书画艺术并不断创新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我在盆景制作过程中不断学习汲取书画艺术的营养,在水旱盆景《云林逸景》、《山水清音》的制作过程中,借鉴元代画家倪瓒(云林)画风"疏而不简,简而不少’’,以萧疏见长的特点,在构图上采用"阔远法”,注重在选材上下功夫,从近景的石坡丛树、茅屋幽亭,到中远景的坡岸、山峦,都几经构思,做到章法致简、意境幽深、恰到好处,努力体现出云林画作的遗韵。同时,在盆景制作完成后,为了更好地渲染、升华意境,唤起联想,达到扩大景观,景中寓诗,诗中有画,景外有景的效果,在盆景与诗、书、画、印的结合上也初步作了一些探索。
钟鼎之有款识,绘画之有题跋,由来已久。诗书画印于一体,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清人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一图必有一款处,题是其处则称,题非其处则不称,画故有由题而妙,亦有题而败者。”如元代王冕画《墨梅图》,自题"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作品的境界立刻得到升华,并成为千古绝唱。另黄宾虹先生作山水图,题上“约看西湖十月红,掉头归计又成空,年光如水心如梦,人在西楼暮雨中”诗句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低徊梦境跃然纸上。
盆景的题名与书画题款极为相似,诗联佳句均可含蕴达意。如果我们每一件盆景的题名,都能够经过反复思考推敲,达到既符合盆景的特色,又体现作者的思路,为广大观者所接受,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做一山水盆景,盆中山石林立,水中有一小舟,题上"轻舟已过万重山观者立马会想到李白的诗句,从而追溯历史,扩大了时空,深化了盆景的意境,诱发了欣赏者的诗情幽意。
由此,我在制作完成《泊舟远眺》、《云林逸景》、《山水清音》等山水盆景之后,经过反复斟酌,本着内容要贴切,辞句要精炼,寓意要含蓄的原则,分别题写了:“近岸泊舟登高岗,背倚青松望平洋。举首戴日海天外,蓬岛仙山鹤来翔”、"疏林依稀焦墨迹,浅草萋萋净无泥。
水天一色骋目力,云烟尽处青山低阔水寥寥汀沙新,山峦起伏桥一痕。萧疏林立通墨趣,简意茅亭宜操琴’’的辞句。同时配上相应内容的印章,盆景与诗书印合壁,更加接续了物象生机,增添了画面趣味,增强了盆景的表现力。进一步融中国传统文化为一体,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体现出中华民族盆景艺术的特色!
由此,我在制作完成《泊舟远眺》、《云林逸景》、《山水清音》等山水盆景之后,经过反复斟酌,本着内容要贴切,辞句要精炼,寓意要含蓄的原则,分别题写了:“近岸泊舟登高岗,背倚青松望平洋。举首戴日海天外,蓬岛仙山鹤来翔”、"疏林依稀焦墨迹,浅草萋萋净无泥。
水天一色骋目力,云烟尽处青山低阔水寥寥汀沙新,山峦起伏桥一痕。萧疏林立通墨趣,简意茅亭宜操琴’’的辞句。同时配上相应内容的印章,盆景与诗书印合壁,更加接续了物象生机,增添了画面趣味,增强了盆景的表现力。进一步融中国传统文化为一体,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体现出中华民族盆景艺术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