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盆景园位于泰山公园东北角 - PenJing8
泰州盆景园位于泰山公园东北角
2021-08-11 12:21:34  浏览:22
泰州盆景园位于泰州市区泰山公园东北角,1952年政府筹建泰山公园时,特聘泰州(扬派)盆景王氏第五代传人王寿山主持筹建其中的盆景园。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王寿山和众弟子共同努力,在建设盆景园进程中,更激发王寿山通过带徒传艺,传承祖传技艺,并从书画艺术中吸取营养,融汇祖传技艺中,继承创新,开创“山林气”先河。
 
其创作和再创作(指将“长荒”的古老盆景进行再创作)的作品,在国内外重大盆景展览中频频获奖。为表彰王寿山传承泰州(扬派)盆景技艺所作出的贡献,1989年9月,国家建设部城建司、中国园林学会、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联合追授其“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2004年扩建泰州盆景园时,为“饮水思源”,园方在数百盆古今盆景簇拥之楼台亭榭中的撷芳厅,专辟王寿山纪念室,介绍其生平及艺术成就。2006年,园方还在王寿山纪念室前树立王寿山半身铜像,以示悼念。随父学艺,继承祖传技艺王寿山(1909-1988),江苏泰兴人,泰州(扬派)盆景王氏第五代传人。曾任泰州盆景园负责人、工程师,江苏省花卉盆景协会常务理事,泰州市花卉盆景协会副理事长。

泰州盆景园位于泰山公园东北角
 
王氏盆景世家,早在清乾隆盛地期间,因民间“富人斗宝,匠人斗技”,高祖王祥云技艺高超,得到众多盐商的高度评价,终年被盐商请至家中剪扎盆景。太平天国时期,更因泰州地处连接里下河水网门户,并无战乱,众多商贾富豪纷纷来到泰州躲避战乱,同时将古老盆景视作财富随同落户泰州,得以很好保护。同时,王氏盆景世家的祖传盆景剪扎技艺亦经久不衰。民国初年,王寿山的父亲王景苏、伯父王子恰在泰兴租地开设森茂花园,经营花木盆景并为人剪扎盆景以维持生计。他们的剪扎技艺在泰州、扬州、南通一带颇有名气。王寿山自14岁起随父学艺,在其父、伯的双重传授下,练就了一手剪扎硬功,为其后成为泰州(扬派)盆景一代宗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2年春,泰州富绅贾和斋出资,邀请其父、伯二位盆景艺人,在泰州八字桥东侧创建“景园”,经营花木盆景。时年23岁的王寿山随同父辈由泰兴迁至泰州,协助经营“景园”,当时他的盆景剪扎技艺已经相当娴熟。其时泰州福音医院与“景园”毗邻,该院院长美国人倪恩义(译音),空闲时常到景园散步,欣赏盆景。盆景的魅力促使这位中国通院长每次回国度假,都到景园购买盆景,带回美国馈赠亲朋好友。
 
新中国成立后,泰州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园林事业的建设,在泰州城西征地辟建泰山公园并建盆景园。1952年,政府特聘王寿山到泰山公园主持筹建海陵盆景园。带徒传艺,自我总结提高受聘后,王寿山全身心投入海陵盆景园的筹建工作。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王寿山千方百计地从各方收集古老盆景,并加以精心养护。上世纪50年代,王寿山还亲自带队赴安徽歙县、江苏木渎东山、浙江三十六弯等山区,翻山越岭,采觅清奇古怪的松、柏、榆、黄杨等盆景桩材。采觅中尤以榆桩最为突出,它们经过樵夫的历年砍伐“加工”,形成了苍古树桩,其形有似奇山,有似怪石。
 
王寿山喜出望外,雇工一一挖掘,运回泰州养桩蓄枝。在收集的古老盆景中,王寿山视若珍宝的是其曾祖父传下,相传为明崇祯年间的季驸马赏玩,后带回泰州,曾流失民间的绒针柏盆景《郭子仪带子上朝》,以及清康熙年间传下的、后题名《龙马精神》的绒针柏盆景,清光绪年间传下的、后题名《傲荟穹》的绒针柏盆景等。除了精心养护,他更加精心剪扎。上世纪50年代初,泰州乌巷松林庵内一棵树型奇特的千年古柏(民间称为“六朝松”)凋萎枯死。1960年代初,王寿山特截其主干和枯枝,置于一大型盆中,旁植一株小绒针柏,以“枯木逢春”手法,创作成大型盆景,成为盆景园入口对景。

泰州盆景园
 
上世纪70年代初,市革委会特批将插队的王寿山次子王五宝调入盆景园随父学艺,同时还先后安排四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拜他为师,学习技艺。王寿山视徒如子,毫不保留地传承祖传技艺。
 
特殊的经历,让王寿山更珍惜工作条件,更清楚社会责任,奋力带徒传艺,传承祖传技艺;奋力精心剪扎,让古老精品盆景重现昔日风采,用“奋力”追回失去的时光。
 
为更好地“师传口授”,传承泰州(扬派)盆景技艺,王寿山在教授众徒时,从基础捻棕教起,再从造型技巧入手,强调忌用铁丝、竹竿、篾片,先苦练九种棕法,再练三种扎片法,使剪扎的云片片薄如纸,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王寿山曾说:既是带徒传艺,也是自我总结提高。1985年王寿山在《园林》第五期盆景专刊上发表《扬派“海陵盆景”在造型和技艺上的特色》一文,他总结道:“我们创造‘海陵盆景’的九种棕法……以上九种棕法,使用时必须具备一定基本功,才能使枝干盘曲挺秀,姿态摆布得宜,做到叶片片片刚劲有力,上下左右匀称,容易接受阳光雨露。”

泰州盆景园
 
还说:“因此,‘海陵盆景’具有‘造型如字体,片状如云层’的特点。气宇恢宏,好似深山野林中,朝暮漂渺的浮云,使人观赏片状似身在其中,神韵各异。‘海陵盆景’的枝干,通过剪扎修饰,蜿蜒盘曲,刚劲柔逸。小枝和叶扎成片状,高低匀称,疏密有致,或敛或放,神态多变,真具‘出于自然,仿于自然,而超于自然’的特色。”
 
王寿山在带徒传艺,传承祖传技艺的过程中,将书画艺术融汇在祖传技艺里,开创了“山林气”的先河。继承创新,开创“山林气”先口,王寿山爱好广泛,尤喜收藏名人书画,感悟书画笔墨,并与书画界交往甚密。他经常亲自上门请教韦画大家武中奇、肖娴、尉天池、肖平等人,同时还到中国著名园林艺术专家、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家中做客,并请教盆景造型与书法笔墨变化之关系。王寿山如饥似渴地从书法、绘画中吸取艺术营养,融汇到盆景艺术之中。

泰州盆景园位于泰山公园东北角
经多年思考,他决意冲破扬派盆景“自幼栽培”的旧俗,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挖掘的榆桩,开创泰州(扬派)盆景“山林气”之先河。他借经樵夫“加工”的原野树桩为树本,赋予泰州(扬派)盆景技艺之云片,不仅缩短了成型年限,也使干似山、枝似气、叶似云,从而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其早期全景贯穿“山林气”创作精神的榆树盆景《巧云飞峰》,被评选参加1979年9月14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的全国盆景艺术展览,并陈列在综合馆正中(如图2)。其后更激发其将书画艺术,融汇在祖传技艺之中。

泰州盆景园
 
 
王寿山的盆景艺术生涯,除继承祖传技艺,更难能可贵的是将书画艺术,融汇在祖传技艺中,使其创作或再创作(指改作长荒的古老盆景)的作品,既有水墨淋漓的阔笔写意,亦备精雕细刻的铁笔细描,苍劲潇洒,独具风采。其创作的桧柏盆景《云中绘石》(如图4)荣获第一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1985年,上海)一等奖;刺柏盆景《鹤立衔芝》(如图5)荣获首届中国花卉博览会(1987年,北京)最佳创作奖、第六届世界花卉博览会铜奖(1990年,日本大阪)、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1999年)铜奖;开创“山河气”之风的榔榆盆景《云恋奇峰》(如图6)荣获第二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1989年,湖北武汉)一等奖;桧柏盆景《龙马精神》(如图7)荣获第四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会(1997年,上海)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