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本刊今年第八期上刊登的胡乐国大师新作《杂谈杂木盆景》一文后,笔者认为专题召开“中国杂木盆景研讨会”,措施是有力的,也是必要的。这对进一步探索杂木盆景发展中的问题,向新的方向、新的目标进发,是极其有利的。同时我也赞同胡乐国大师文中对杂木盆景现状所作的分析与宏论。尤其是他关于杂木盆景逊色,主要“表现在艺术观及表现手法上”的观点,我联系本地杂木盆景兴衰之后,深有感触。下面我结合本地实际,用今天的观点来谈点认识。
福鼎盆景兴起时,每年都举办盆景展览,包括温州市在内的闽浙边区盆景展览,一度形成风气。在城市文明建设活动中,盆景成为地方文化的一个“亮点”,得到领导的重视与社会的支持。盆景艺术的社会效益,也前所未有地得到充分的显示,推动了盆景热潮的进一步高涨。每逢冬末春归,大家就像赶集一样起早摸黑,争先恐后奔走于市场、乡间。
十年前一个15000元的桩胚也有人争购,不少爱好者都说自己已经被盆景弄“疯了”。1993年4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报道了“福鼎农民进城卖树桩”的盛况。然而,近几年福鼎盆景活动已淡出社会视听,究其原因其中盆景本身主要有如下二个问题:
一、夸大天工美作用,追求大古奇树桩。盆景爱好看迷上盆景后,就开始到处瞻仰美的作品,尤其在一些地方作品评比中,一些具有原始美的大、古、奇盆景,即使少有功力,据说榜上有名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在盆景选材时,一些人极力夸大原始美的作用,片面认为这种桩胚拈来就是艺术,只要简单处理几下就有获奖机会。受这种思想的束缚,制作的视野被逼仄,也无所谓立意构思、寄寓与表达情感,而只在枝条上作些简单的呈现。特别是一些大型树桩,由于缺少艺术指导,往往不能因材施艺,因势造型,枝干线条也不能合理调配。
二、忽视艺术,佳景难成
有人说要成为爱因斯坦,就要像爱因斯坦那样,左脚踏着科学世界,右脚踏着艺术世界。爱因斯坦之所以如此看重艺术,甚至把想象力看得比知识更重要,是因为艺术能拓展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丰富一个人的想象力,提高一个人的审美水平。笔者认为制作盆景也要像爱因斯坦那样重视艺术,不同的是一脚踏着自然,一脚踏着艺术。因为自然仅为我们提供一个生动的形象,艺术才是作品人格表现的中心。
也就是说仅仅一个自然桩胚,它的美是不完整的,反过来说,完整的盆景艺术自然中是找不到的。这就是说,一个盆景素材只有经过作者艺术想象力的生发,作品才能进入一个“灵奇之境”。而笔者家乡有些盆录爱好者面对艺术理论总觉得不习惯,认为“诗情画意”与唐诗宋词的“朦胧”美感,一般没有高学历的人是无法捉摸的,把盆景艺术理论看成比登天还难。有的爱好者玩了几年盆景,对艺术理论听了还非常陌生。因而,也无法掌握依靠自然树桩外在美的形象,进行主观创作的本领,更谈不上让人理解作品寄寓何情何意。
向着新的方向、新的目标迸发,不断丰富、提高中国盆景艺术水平,一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一些盆景老前辈,总是不辞辛劳,尽心尽责,与盆景艺术相伴相随,把自己的心身投入到中国盆景艺术创新的最前沿,把推进中国盆景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看成是自己的责任。
他们呕心沥血、四处奔走,不断深入考察、研究、分析,正是这种责任感给了中国艺术活力,为和谐艺术树立了榜样。这次全国杂木盆景研讨会,胡乐国大师又不辞辛劳,发表文章,指出一些地方盆景少有创新。联系笔者家乡上述杂木盆景创作的二种观点,笔者认为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笔者在内,首先是缺少老前辈们立志为中国盆景艺术终身献力的精神与和谐艺术的社会责任感。只要我们以他们为榜样,有了这种精神,就能付出心血与精力刻苦钻研,就能够克服和跨越文化与理论上的困难与障碍。
文化理论是开启一切迷宫的钥匙。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其《艺苑卮言》中指出:“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说明艺术探索之路,创作高格调的作品,离不开文化与理论的烛照。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笔者所谓“和谐艺术”就是要说明在盆景艺术创作活动中,精神、文化理论、方式方法、自然材料等都和谐了,我们的艺术创作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就能创作出一大批符合时代需要的、高水平的作品,就能成就一大批能够深入鉴赏、名符其实的盆景艺术家、理论家以及能够欣赏盆景艺术美的大众。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我们的盆景艺术才能说已趋向成熟。
艺术是时代的艺术。杂木盆景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路子必须拓宽,枝法必须创新。盆景艺术,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世界,正如郑板桥诗云:“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以,中国盆景艺术的形式美,是既有再现,也有表现:既有自然美,也有人为美。过去所谓的“规则式”盆景,是一种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它同中国的写意画有共通之处,也可以说是一种抒情性的意象盆景艺术。现在盆景艺术形象越来越偏重于再现自然客体的真实美,因此盆景艺术创作要不失真容,做到景真而生情。
敝人愚见,所谓枝法创新从宏观上说,就是树木造型与各种形式的线条与枝法表现,要有客观天然真实变化的可象之形:从微观上说,枝条修剪的曲、直、行、留,章法结构的主、次、违、和都得与表现形式连绵相属,气脉不断,给人以活泼跳跃、变化生动、自然和谐的真实感。
所谓创新,就是求变,求变就要有独创精神。“登山千条路,同览一高月”,笔者认为枝法创新,既要从自然现实与前人画树之法中汲取营养,更要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才能让我们盆景创作的艺术形象,诉说与人迥然不同的语汇。
所谓创新,就是求变,求变就要有独创精神。“登山千条路,同览一高月”,笔者认为枝法创新,既要从自然现实与前人画树之法中汲取营养,更要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才能让我们盆景创作的艺术形象,诉说与人迥然不同的语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