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偶见盆友分享转发的一篇某作者题为:《 盆景创作,谁更专业?谁又在忽悠谁?》的主题评论。文中对于某盆景展上大师现场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作出的评论。虽不至于“直白炮轰”,然其意已不言而喻!及看留言回复,不禁陷入沉思!凡盆景创作,大多要十多年甚或几十年的积累、沉淀......!要想秒成绝品,可能吗?我想,那些带头起哄、跟着附和的“愤青”们,该 扪心自问:盆景作品的成型非一朝一夕之功可得?“盆景艺术创作”的初心,都丢到哪里去了?
有见及此,只想对此文的原作者说,我们看待某一事物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应哗众取宠?这并非盆景艺人交流学习之道!
为什么人的眼睛总是容易被蒙蔽呢?因为很多人看事物仅仅流于表象,而没有对事物在特定时间和场合中的表现作进一步的分析。因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清楚一件事物的本质!
言归正传,对于需要在现场快速制作这个尚处于胚材阶段的大型石上林格弹子桩!我只能说,大师,难为你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观这个弹子“乔木”桩,形体巨大,现有的托位,根本还没有长到够过度的时间,也没有可供利用的横托枝!
而且这又是现场快速制作表演,其过程必须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同时制作完成后作品必须具有或多或少的可观赏性。而不可能像岭南盆景的截杆蓄枝一样,把所有托位杀至第一托的长度。如果是这样操作,应该是在盆景理论学习课上的老师教授学生如何考虑立体空间的分布去留枝布托!
至现时为止,所有盆景活动的现场表演活动无一不是要靠铝线攀扎的手法来解决,并大体展示枝条日后的成型走向!所以,由于本桩材枝托的局限性。现场快速制作出来的作品也许观赏性并不高,甚至显乱。这也怪不了大师!或者应该说是主办方因某些原因或目的,而挑选了一个并不适合现场表演的桩材去进行现场的表演和制作!
假若这个桩换你来现场表演!我不相信谁能做出什么特别出色而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与那些经过十多20年的岁月,剪扎出来的优秀作品来说,岂有可比性!如果有,那你就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