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那“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他因偷偷地制作出口盆景被打成“投机倒把分子”,但从没有动摇和放弃过对花卉盆景艺术的酷爱,夜以继日与土、桩、盆为伴。早年,为寻求制作盆景的原料,他每天天不亮就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路。在一次回家的路上,他被狂风暴雨掀入水沟,挣扎了好了阵子终于爬上来继续赶路。
“痴心”的他自费奔赴山东、湖北、安徽、贵州、四川、云南、浙江、陕西等地的部分山区,曾饿昏于他乡沟坎,也曾累倒在深山老林。“跑遍东西南北中,初尝酸甜苦辣咸”是对他这段生活的真实写照。多年的摸爬滚打,使他在盆景艺术方面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取材方面,他从传统的松柏、柿榆、雀梅、黄杨四大名桩的圈子里跳出,把火棘、榉、柳、槐等四五十种农民当柴的树木,因材加工,化“腐朽”为神奇。
在造型方面,他继承如皋盆景“云头、雨足、美人腰”的独特风格,汲取其他名派之长,把握世界艺术潮流走势,凭借个人天赋和造诣,大胆突破创新。他创作的盆景多次在国内外大赛获奖。1990年,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被南京林业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9年3月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授予他“跨世纪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的称号。花汉民在盆景艺术的探求之路上没有止步。去年他退休了,但他的事业有进无退。他把盆景艺术与环境、药理、养生的结合作为研究课题。最近他担任了如皋木本花卉生产基地、上海马陆盆景园、江苏花木城、下原柳树研究所等单位技术指导。把艺术作为连接市场和企业的桥梁,最大限度地提高花木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