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素有“花城”的美誉。
在广州的西南部,有一片三面环水、四季飘香的沃土,人们给了它一个美丽的名字一弓7村。
芳村,以前叫“花地”,著名散文大师秦牧在《岭南第一花乡。序》中对此有这样的描述:这个“花地”,是广州传统上园艺发达之区,是“花城中的花城”,是岭南第一花乡。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花乡当然星罗棋布,花农当然高手辈出,但是像“花地”这样历史悠久、声名远播、园艺大家如云、影响遍及国内外的地方,可仍然是十分稀罕的,把它喻为“岭南第一花乡”,并非故神其说,而是实至名归。
早在公元9世纪的南汉时候,芳村就以盛产素馨、茉莉花而著称。芳村又是中国岭南盆景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世人称为“花卉之乡、盆景之地”。
近代百余年,芳村经历了许多的战乱和沧桑,花卉业时而繁盛,时而冷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芳村的花卉业终于翻开了灿烂的一页。
目前,芳村种植的花卉品种达170多个科目、2000多个品种。形成了观叶植物、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切花、兰圃、观赏鱼、草皮等全面发展的格局,年销售额达1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花卉销售量的5成左右。
许多花农已不单靠种植,还利用“花乡”的品牌转销国内外各类花卉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商”,而芳村也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鲜花集散地。就连云南等地种植的花卉,也千里迢迢空运到芳村的花卉市场交易,图的就是借芳村这个品牌,卖个好价钱。 花卉产业的发展,给芳村这片土地的耕耘者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不仅在经济收入的领域,还从意识观念上冲击着新一代的芳村花农。
我们可以从盆景世家余满本父子的身上看到现代商业意识对芳村区两代花农的影响。
余满本是享有很高声誉的盆景名家之一,他的许多盆景作品都是精品,然而他却并不热衷于买卖。在他眼里,他的盆景作品是不能和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划等号的。
余满本的儿子余正标从父亲那里学到了盆景制作的好手艺,然而他的眼光并没有局限在方寸盆景之中。这就决定了他所走的是一条与父辈们不同的路。
现在,余正标经营的茂林园集团,每年向全国各地和欧美市场供应百万盆小型盆景。他把公司的分销点开到了素有花卉王国之称的荷兰。公司里来了外国客商,余正标可以用流利的英语与客商洽谈生意。余正标借着小小的盆景,做出了父亲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大事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芳村耕地面积正在逐渐减少。周边一些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花卉业,也使芳村作为花卉业“龙头老大”的地位受到冲击。
为使“千年花乡”鲜花不败,祖祖辈辈在芳村这片土地上耕耘的花农们,打着“芳村花”的老招牌,渐渐地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
芳村的花农开始到南海、深圳等地租地种花,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花农加入了异地发展的大军。现在,异地种花面积达600多公顷,创销售值近1亿元。
面对国内外花卉市场的激烈竞争,芳村人意识到,“岭南第一花乡”的名衔只能加强不能丢,要充分做好“花的文章”,打好“花的王牌”。
最近,投资近4亿元、占地260多公顷的花卉博览园正在芳村加紧建设。这是一个集花卉展销贸易、技术信息、观光旅游和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项目,既是花卉产、供、销的产业中心,又是观赏花卉、品味花文化、享受珠三角水乡风光的博览公园,为芳村的花卉产业树立鲜明的、高品位的品牌形象。
在区委区政府确定的芳村区未来发展思路中,明确提出要发挥芳村“千年花乡、两河三岸、都市门户、世纪新城”的四大优势,以花卉博览园、葵蓬花果生态区等项目为依托,建设花卉生态旅游区,把芳村建成“水秀花香”的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