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何不依此创作一件盆景组合景观表示纪念 - PenJing8
我们何不依此创作一件盆景组合景观表示纪念
2018-08-06 19:51:20  浏览:0
  2005年12月初的一天,吴正南先生提议,“三峡大坝即将竣工,为庆祝这一历史时刻,我们何不依此创作一件盆景组合景观表示纪念……”。
我听后非常赞同,即刻着手准备。
创作,首先要“立意”,即主题的确立。我们考虑了多种创作方案,均难以“达意”。
诸如以三峡大坝为原型,类似“沙盘”形式浓缩再现这一宏伟工程。画面虽然直观但缺乏创意,归于平淡,不能完全表达我们心中的那份创作激情。……
武汉唐吉青老师在《树石畅想》中有一幅长卷“峡江万里图”(图1)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大坝虽然壮观、恢弘,但它仅是美丽三峡的一个靓点,是浩瀚长江的一个音符,是锦绣中华的一个节点……”

 
我们何不依此创作一件盆景组合景观表示纪念!
想到此,我们心中豁然开朗,主题“锦绣峡江”不禁脱口而出,那滚滚奔腾、激流勇进的雄壮画面也立时在脑海中浮现。
打破传统山水盆景的构图模式,以图卷形式扩大盆景的表现深度和景观内容,立体直观展示峡江的绮丽、激荡与浩瀚。“意”不可谓不高,其创作难度也可想而知,面对挑战,我们决定尝试。2006年元月,我们在鲍家花园温房外侧,以围墙作背景,预制了一长13米,宽1.5米的水泥盆,并从外地采购了10余吨斧劈石。
正南先生不顾严寒忙着分选石料,作前期准备05月中旬,戮与王礼勇先生重新计议此事,经过半个月的精心准备,于6月初我们开始创作,历时10天完成了《锦绣峡江》的创作。
《锦绣峡江》以“江”为纽带,“岭”为依托。采用散点透视、多点布景手法,从峡江源头开始,移步易景,全景式展现峡江之蜿蜒曲折、波澜壮阔,真实直观地表现江河上游的地貌景致。“江水”在群山中穿梭,状如游龙,若隐若现,急处激荡百转,缓处水平如镜;群岭沿江错落而峙,如卫士般守护着这条母亲河,听其歌唱,为其壮行。两岸山峦起伏,花团锦簇,一派壮丽、繁荣、祥和景象(见图2)。

 
我们何不依此创作一件盆景组合景观表示纪念
作品从右至左依次由“峡江之源”、“白云生处有人家”、“汇流成河”、“岭上千重“、“山高水长”、“世纪伟业”、“百转千回”等七个主题段落组成。它们融于山水之中,彼此联系,相互辉映,进而集中表现峡江之锦绣,山河之壮美。“峡江之源”:春暖雪融,几条巨流依山奔涌而下,交汇于高山峡谷之间,奔腾而去。这是作品的起笔(图3)。
白云生处有人家:在大山深处,高岭之间,常有人居活动,故在开端设计一风光秀美、景色怡人的度假区,表现人类征服自然,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图4)。
汇流成河:每一条大河都非只有一个源头,是由无数条支流汇聚而成,故此设笔。另有积少成多、众志成城之意(图5)。
岭上千重:峰峦迭起,山花摇曳,在连绵的群山之间,尽现祖国山河之壮美(图6)。
山高水长:长江上游,山峦起伏,河道曲折,在高山峭壁之下,江水显得那么平静,那么渺小,但她却孕育了华夏文明五千年(图7)。
世纪伟业:以大坝为表现主体,展示“高峡出平湖”的壮观场面。她是全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敢于战天斗地的创造精神(图8)。
百转干回:江行途中,百转千回,处处坎坷,但这并未挡住浩瀚的江水奔流东去。她表现的是一种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图9)。
画山水“林木当先,峰峦居后”,而创作大型山水盆景则是“峰峦当先,林木居后”,与之相反。在盆景创作中,峰峦为“纲”,“纲”举而后方能“木”张。所以,如果说水景设计为构思的中心,山峦营造则是创作的重点。
首先是石材问题,要加工。之所以选用斧劈石作主材,是因为它色彩较理想,容易烘托主题,再是其体薄,便于创作。

 
我们何不依此创作一件盆景组合景观表示纪念
但斧劈石坚劲挺拔、至刚至阳,表现山峰较为适合,要其在作品中表现山峦起伏的群岭,有些难度。孤峰林立。“山随江行,水绕山转”,山势布局依“江水”而行,起伏错落因水(流段)而定。除整体外观匠心处理外,植物意想安排、水路萦曲构建皆熔于创作其中,以石作盆,预留种植穴,见图10。山石创作外求造景(包括山峦营造和峡江驳岸的布设),内求造盆(即植物种植区,相邻之间最好串通,利于养护,并留排水孔),一定精心设计,系统安排。以石塑水(江水的动态变化、萦回曲折皆由石材塑造的驳岸形状而定)等工作在施工中交叉进行。
除突出七大主题段落外,我们在创作中还着意从不同角度强调画面的观赏效果和真实性,力求“步移景异、移步换景”,使人从不同视角领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图11-17。
画论中讲“山无常势,水无以说,施工的过程就是创作的高潮,一定要全身心投入。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为使山体增色,景观增辉,植物配植上我们力求多采,而又能表现主题为宜。如尽量选用叶小、体量小植物,避免喧宾夺主,比例失调。为了表现山川锦绣,突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观效果,我们在景观中运用了大量的红槛木,间杂五针松黄杨真柏罗汉松、龟甲冬青等常绿树及部分落叶树。为扩大景深,山前近处点植高树,山巅及远山之上用叶小的六月雪呈块状栽布,以显其远。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