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 盆景收藏热渐冷却 - PenJing8
近几年来 盆景收藏热渐冷却
2018-06-01 10:34:49  浏览:5
汕头盆景协会会长吴承铎(左)陪广东盆景协会会长曾安昌参观衡山花木市场。
 
一棵长在瓷盆中不足80厘米高的野生罗汉松,其售价可能相当于一辆高级轿车的价钱。精品中的“藏品”,其售价甚至更高,这就是盆景艺术的魅力。
 
上世纪80年代,潮汕盆景收藏风靡一时,近10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近日,省内盆景专家组团赴粤东考察,潮汕盆景再受关注。
 
日前,广东盆景协会会长曾安昌、顺德盆景协会会长黎均洪等省内盆景大咖组团莅汕考察,分别参观了雅逸合作社的盆艺园地、怡趣盆景园、大潮汕、花木超市以及位于衡山花木市场的很多大师级盆景园。盆景艺术师们互相交流,切磋盆艺,令观众大开眼界,耳目一新。
 
盆景收藏热渐冷却
 
近几年来,受限于现在的居住环境以及养护经验的不足,许多人不愿意购买盆景,导致市场需求的不足。“现在都住在高楼上,哪里有地方养盆景,更何况,盆景需要通风效果很好且能够接到地气的地方”,80后盆景达人辛锦川说,“反过来,无市,也就造成经营者们缺乏精心培育的动力。”另一方面,有些人把价格昂贵的盆景购买回家后,由于缺乏养护知识,最终难逃枯枝一根的命运,所以才会认为盆景“不亲民”。对此,盆艺爱好者蔡沐认为,养盆景是把植物养在盆中,对植物来说,是一种逆境生长。要想使植物长得好、观赏性高,就必须了解盆景树种的习性,对水分、光照、酸碱性土壤的需求都要考虑到。
近几年来 盆景收藏热渐冷却
 
“一寸枝条生数载,佳景方成已十秋。”伺候盆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不能急于求成,在确定好式样后,让其自由生长,到达一定的时间后,再修建做造型。盆景师陈荣涛对于盆景技艺的追求从未止步,近几年,他在罗汉松盆景创作的技法中除了传统的岭南技法,还增加了铝丝缠绕等技艺,使潮派盆景形态和内容更丰富。陈荣涛说,其实经营盆景并不怕同行抢生意,他希望更多的大老板投入到这个行业,市场做得大,文化氛围自然会形成,就能够吸引更多的需求者。陈荣涛认为,盆景从业者之所以有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目前盆景行业的参与者太少,老百姓对盆景的认识存在误区。
耐住寂寞塑佳景
 
搞盆景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不能急功近利。有的人搞了二三十年盆景,却没有出一件成型的作品,是因为在作品快要成型时,卖给了别人。这样虽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会留下遗憾,毕竟上等的树桩是可遇不可求的。

近几年来 盆景收藏热渐冷却
 
“大约在10年前,珠三角的老板特别愿意掏腰包购买潮汕的‘藏品’,我们拿到外地参展的‘精品’,评选结果还没出来就有人高价预定了。我们总能培植出好的盆景,但总是留不住,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好东西往珠三角甚至全国各地输送。这些‘精品’往往要花10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经营。”

汕头盆景协会秘书长张树荣说,盆景创作者也要养家糊口,“不卖撑不下去”,而外地老板资金雄厚,他们愿意花银子购买这些精品,回去经过专业培育,价值立刻翻几番。所以,和潮汕盆景行业发展乏力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省内中山和顺德的红火。近年来,中山通过举办大型盆景展、建立产业基地等措施,逐步形成了盆景产业链,而顺德近年也一跃成为“岭南盆景之乡”。
把盆景做出潮汕特色
 
 
广东盆景协会会长曾安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汕头冬无严寒,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创作素材品种优良,像潮汕“出品”的罗汉松盆景造型奇异,风格独树一帜。潮汕盆景师追求自然美,充分利用自然造型融合修建技艺形成磅礴气势和老态韵味。所以,在众多罗汉松盆景中,以潮派盆景的技艺为最。“潮汕盆景群众基础好,有些盆景还得过国家级的奖。”曾安昌说,潮汕盆景行业并不缺乏一批大师级栽培家,但规模小、分布零散,这些都成了制约盆景行业发展的因素。
 
近几年来 盆景收藏热渐冷却
 
汕头盆景协会会长吴承铎告诉记者,汕头盆景收藏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提高,除了私人收藏外,盆景也逐步得到各企事业单位的青睐。上世纪80年代,汕头盆景蓬勃发展,民间收藏者也很活跃,涉及各行各业,有退休干部、老板,也有平民百姓。吴承铎坦言,潮汕地区其实有很多盆景种植和制作高手,像去年获得了“广东岭南盆景艺术大师”称号的陶大奎就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玩盆景的,他见证了潮汕盆景艺术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这次大师们过来和大家切磋,使得大家的盆景艺术水平共同进步”,吴承铎说,盆景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盆景要做得好,既要有“技”,又要有“艺”。基础技术易学,如浇水、施肥、修剪等,但艺无止境。

 
盆景界人士认为,盆景文化的发展与人们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盆景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汕头经济生活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潮汕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如果能把潮汕地方文化融入盆景里,必能做出受欢迎的潮汕特色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