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虎丘均开辟了盆景园 - PenJing8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虎丘均开辟了盆景园
2018-05-13 19:37:42  浏览:24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光学精密机械专家,早年的苏州生活孕育了他一辈子的园艺情怀和盆景情节。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的职位上卸任以来,他得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盆景培育中去。作者的夫人、中国激光杂志社社长杨蕾给我们讲了个笑话,“夏天,邻居看到我们家园子里总有个人在投入地干活,皮肤晒得黝黑,戴着草帽、拿着工具侍弄盆景,还以为那是我们家请的钟点工。”说这话时,旁边这位一说起盆景就神采飞扬的“钟点工”所长乐呵呵地直笑。编者按
 
谈到园艺,映入脑海的是盛唐诗人王维的诗。在一首名为《山居秋暝》的诗中,王维写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松间明月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是一首描绘景色与意境的诗,读了让人感到身临其境,仿佛在明月刚刚升起时的傍晚,行走在青山的溪边,看到浣女渔舟、明月清泉,心灵之安慰在山水之静美中达到相通。大概所有现代人都需要这种人与自然的融合之感,那么园艺就是这么一项实践,人人可以为之,既可修身养性又可磨砺意志。
 
 
园艺是生活之永恒的期盼
 
儿时的记忆之所以深刻铭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总是有期盼。小时候生活在园林之城苏州,几乎每周都要到附近的园林去走走,慢慢地对园林和园艺就有了一种莫名的喜好。读中学时,每周都会借道到皮市街花鸟市场看看,尤其是在春天,周边郊区挖来的盆景桩材,摆满了街的两边。偶尔我也会买几棵回去种种,但没有一棵成活,现在回想起来,一定是殷勤浇水过度所致。等到来年又会再重复往年的做法,直到后来我离开苏州去外地读大学。家里种的花草不少,可是长期成活的几乎没有。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虎丘均开辟了盆景园
 
尽管如此,我心中一直有个梦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否培养一株盆景、一盆兰花。每次假期回苏州,我都会带着期盼的心情,到苏州的各大园林去游逛,感受造园者的用心与意图。有时,一个窗景,就是一个景致,当窗框过滤掉其他的景物后,景色就显得特别有趣,很像一幅静物摄影,一树一木和一草一石。此时其原意已失,已非草木,取而代之是一种意的感受,这就是艺的升华;有时远眺,又是另一种意境,如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无人同坐,恰似有人对饮,意境自然由心而生。苏州的园林,恰如陈从周教授提出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论断,抓住了苏州园林最根本的特征——文人园林的诗情画意。在他的名篇《说园》中,还总结归纳了诸如借景、邻虚、屏障、对景等造园手法。
 
 
在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虎丘均开辟了盆景园。我还有幸看到了盆景艺术大师朱子安先生的盆景作品。树龄近500年,主干已枯,舍利杆附着在一路水线上,树体生机盎然,树形自然古朴,超尘飘逸。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根据“秦松汉柏”之说,为之命名“秦汉遗韵”。
 
园林中有了景观树和盆景作为点缀,顿然整个景致就有了生机,人造景观顿生天地悠远之感。厅堂间有了盆景和花草的摆设,厚重和愉悦两个看似对立的感受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在苏州,还有一处天然盆景,这就是光福司徒庙的“清、奇、古、怪”四古柏。这四棵古柏相传为东汉大司徒邓禹手植,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四株古柏造型各异,千姿百态,虽经历雷击,千年日曝,仍遒劲壮美,见者无不称绝。近来苏州的盆景大师用“清、奇、古、怪”创作的作品也得到业内的高度评价。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视至此,被这四株古柏的生命力和姿态所折服,特赐名“清、奇、古、怪”。“清”者高耸挺拔,给人以俊朗苍翠之感;“奇”者主干被雷电劈断,断成两枝,一枝下垂到地面,却仍然充满活力,枝叶葱郁,另一枝转入地里又出新枝,颇有枯木逢春之意;“古”者树身纹理呈盘旋状,肌理有力,古朴苍劲,树顶已成枯枝舍利;“怪”者树体也被雷电劈成两爿,一爿脱离母体,落地生根,三曲卧地,好似游龙,另一爿呈就地卧状,昂首欲飞。
 
普通的游人,看到“清、奇、古、怪”,一定会被其奇景所震撼;喜欢园艺盆景的游客,可以从中找到很多盆景技法,从“清、奇、古、怪”的自然天成中得到启示,也体现出盆景艺术的最高意境,虽为人造,宛若天成。
 
每个人都向往名山大川,希望生活在山川之间,同时还能享受着市井生活的便利。于是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把自然中的景观和自己的梦想结合起来,开创园艺,塑造盆艺。在此回答了园艺是对生活的期盼和追求,园艺是生活中的一个主旋律。记起了吗?园艺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园艺是生活的实践与感悟
 
管子在《权修》中谈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众所周知的名言道出了生活中的真谛,这层含义大家都知道,树木与树人。但是如何树木,如何树人?还是来谈谈园艺的实践吧,或许就能非常直观地通过“树木”理解与感悟“树人”。大自然中没有一棵树木是相同的,每棵树桩盆景也都是各不相同的,相同点只是树种,不同点才是其特质。每个有个性的盆景,无不表现了其最鲜明的特质。树人不也是如此吗?因材施教。至于如何因材施教,可以简单地从园艺盆景开始,尝试从身边唾手可得的素材,创作一个小盆栽,你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理解“因材施教”的含义了。下面三个盆景是我在自家园中经多年“雕琢”而成,拍摄时冬景萧瑟,在我心里却始终枝繁叶茂。
 
 
画外音:作者会用10年时间栽培一株盆栽。在他看来,这和培养人才的方法相同:“一要有想法,
二要有技巧。”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研究生入学时,作为导师的他给学生每人送一棵盆栽。毕业时,这些盆栽有的很传统,有的很细致,有的很新奇,正如这群年轻朝气的学生,各有千秋。
 
2008年秋天,作者曾在广西一口气买下200多棵珍珠罗汉松。珍珠罗汉松有很强的适应性,但生长极其缓慢,百年成材,千年成林。他给每个学生都分配一棵,将其种于上海光机所的苗圃之中。“这些罗汉松,时刻提醒我们,做人、做学问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图1是一棵三年前扦插的小榔榆,扦插枝条来自于大盆景上的徒长枝,这类枝条扦插容易成活。原本平凡无奇,两年前我把这棵小榔榆绕在一块英石上,希望能树石长成一体,两年后就成了照片中的模样,树石基本长成一体。我想再用两年时间培养一、二级枝,换个紫砂盆,就是一个不错的附石小品了。附石作品体现了树木生命力的顽强,在大自然中,常常可以看到石缝中长出树木,人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图2是一棵从种子播种、培养了八年的附石三角枫盆景,基本成型,随着岁月的增长,会越发古朴。尤其是在夏末摘叶后再次发新叶,秋冬季满树的红叶展示了一抹绚丽。
 
图3是一棵成型的榔榆盆景,现在仅需每年精心养护,每隔三年翻盆换土。为了控制树势,养护过程中要精心修剪,控强扶弱,使得整棵树形保持特征。从图中右下角的两个枝条可以看出,每隔三四年都要在此培养几枝徒长枝,用以平衡树势。现在是刚刚剪除徒长枝的状态。猫咪的每天磨爪,对增加树皮老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当然最好还是用工具实施树皮老化处理更为安全。
 
上面选取了三棵自己多年养护的盆景,想从三个方面来说树,实际上也想通过树木的时间,探讨如何树人。第一方面,一棵最为普通的树木,也可以塑造出一个别具特色的景致,关键是要用心;第二方面,成型的盆景,时常要主动变化,春夏秋冬是自然交替,也可以通过人为的控制,让其长出新叶;第三方面,成型的盆景,核心要在养护中控制树势,使其均衡生长。探究了盆景的培养历程,大概对树人、培养人也会有所感悟了。
 
近来空闲时偶然读到了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所著的《一个园丁的一年》深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就在平淡的生活中。很多园艺爱好者实际上都有意无意之间介入了这么一种实践。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快节奏,园艺又把我们带回了城市中的自然,给我们开启了一扇接近自然、融入自然的生活方式。当今的欧美城市,无一不是一个花园城市,花园就在城市中,城市就在花园里。公寓楼窗口的一盆草花,昭示了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热爱,咖啡桌上的一盆多肉植物,让我们无意间感受到自然的一丝气息。
 
惊叹之余,心中想起“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就是园艺带给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命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