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人画和文人树与素仁风格盆景 - PenJing8
关于文人画和文人树与素仁风格盆景
2018-04-04 21:11:41  浏览:48
 素仁格盆景艺术本体及其禅宗美学思想浅析
 
摘要:通过分析文人画和“文人树”与素仁风格盆景的关系,探讨素仁格盆景美学思想。从中国画论美学角度,结合素仁格盆景艺术特征,提出素仁格盆景归属于“文人树”(画意树)观点,其定义是以陈素仁为代表创立的蕴含禅宗美学思想为主体的画意式盆景。论证了禅是素仁格盆景艺术本体,据此阐述了素仁格盆景的禅宗美学思想是自然之美、空寂之美和素净之美。
 
1 关于文人画和“文人树”与素仁风格盆景
 
1.1 文人画与“文人树”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社会文人和士大夫所作之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唐代诗人王维以诗入画,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文人画重意、重简和重墨趣,自宋以来成为中国绘画主流。当今虽已无“文人”阶层,盆景界借鉴文人画的艺术语言提出了“文人树”和“画意树”之词,同样表达了中国文人清高自傲、洒脱飘逸和独行不羁的人文精神追求。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盆景文人(木)树盆景有较高的知名度。

 
关于文人画和“文人树”与素仁风格盆景
 
1.2“文人树”与素仁格盆景
 
“文人树”与素仁格盆景的关系,是独立于“文人树”自成一体还是隶属于“文人树”? 盆景界对此有不同看法。韩学年先生第一个质疑素仁风格盆景为“文人树”,认为虽然“两者源同宗,景同形,意同韵”,但有细分,“最需领悟的应是‘禅意’与‘文气’”[1],并建议将“素仁盆景”这一称谓推向世界[2]。胡运骅先生在《话说写意盆景——兼谈对文人 ( 木 ) 树及素仁格的看法》中说“‘文人 ( 木 ) 树’名称从日本传入我国,但又是他们仿效我国古代文人画的树形创作而成,以区别于干壮枝繁、外形规整对称的模样木的一种盆景形式”,提出应创导写意盆景的概念,将“素仁格盆景和文人 ( 木 ) 树都作为现代写意盆景中的一种风格流派为宜”[3]。谢荣耀先生在《再谈素仁盆景的艺术风格》中认为:“从传统文人画角度把素仁盆景称作‘文人树’也未尝不可”[4]。
 
日本盆景大师小林国雄认为:“中国的素仁格和日本的文人木都有着相同的精神追求,手法应该是现代‘文人树’的起源”。徐民凯先生在《素仁盆景真谛考略》中认为:素仁盆景的真谛是以佛理禅义昭示尘世,教化信众,“文人树并不能全部涵盖素仁盆景,“将素仁盆景称为‘文人树’,是素仁和尚生前没有想到的”[5]。素仁虽然是岭南盆景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但盆景界对素仁盆景风格为主要方向的深入讨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并不多,有关研究文献更是凤毛麟角。
 
参照中国画的分类,从文人画角度讨论,笔者以为:素仁格盆景属于写意盆景(画意树),应该归属于“文人树”(画意树)。文人画同样有各种创作风格 ( 如禅画 ),有佛门高僧(如石涛),也有艺术上 北 宋 黄 休 复 绘 画“ 逸 品 论” 的“逸”“神”“妙”“能”四格,“逸格”为诸格之上,在文人画中处于最高美学地位。依此评“文人树”(画意树)盆景,素仁格盆景艺术境界可达“逸格”。
 
为何以画论评盆景 ?“中国古代的论画著作和论画诗文居世界之首,就深度和广度而言,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和中国相比,中国的画论多以哲学为基础,其实基本上都是绘画美学”[6]。书诗画一体、“书为心画”等等,其美学内涵是一致的。中国绘画美学影响了禅宗美学,禅家理论如《坛经》也用于画,尤其是禅宗空、寂、幻等观念,皆对文人画家影响甚大[6]。中国园林美学理论基本是在中国绘画艺术理论上建构的,对日本园林美学理论体系也影响深远,盆景是中国园林的微景观,因此依中国画论,讨论素仁格盆景艺术是合理的。
 
中国的美学自唐代以来主要受三派思想的影响,儒家重伦理,道家偏纯审美,佛家是形象学的。禅宗是佛教在中国文化本体化影响下的一种中国式的精神现象哲学。国学大师和佛学大师南怀瑾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儒家的思想影响艺术的主体,道家思想影响艺术的本体。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都有儒释道思想,只是占据比例不同而已,甚至一个人一生中不同时候,儒释道思想对其影响的比重也不同。
 
生活尤其是艺术创作,或多或少会受到这三家文化的影响。写意画自宋以来位居中国画主流,与文人画家把作画当作“聊写胸中逸气耳”不无关系,这是儒释道思想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至于徐民凯先生说“将素仁盆景,称为‘文人树’,是素仁和尚生前没有想到的”,这不奇怪,当时国内盆景界还没有“文人树”称谓,一个风格的确定大多是后来者给予评判的。虽然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文人(木)树盆景,在创作时间上和素仁的盆景创作没有交集,但其根源同样来自儒释道思想文化影响,同样体现文人情趣和精神追求。素仁的盆景创作“不仅吸取了倪云林和八大山人的笔意,而且常以大自然为蓝本,通过留神观察树木的姿态,从中得到艺术的启示和创作素材”。

 
关于文人画和“文人树”与素仁风格盆景
 
他也经常同莫眠府、苏樵等一起探讨,因此其创作同样受集儒、释和道一家的禅宗文化的影响。在中国文人画中,有宋代四大家之一黄庭坚的“参禅识画”,也有明代文人画家董其昌,陈继儒的“南北宗论”和“以禅论画”,因此从文人画角度,将素仁格盆景列入“文人树”(画意树)范畴,从逻辑上是成立的。谢荣耀先生提出“素仁盆景虽然有‘文人树’的显著特征,但在型格和风格上并不能代替所有的‘文人树’”,该观点是比较客观的,恰也指出了素仁盆景风格是  “文人树”中的一种独特风格。盆景艺术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所要表达的都是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想象,在这一点上,写实和写意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能说写实就是客观、写意就是主观和虚构。
 
同理,认为写意才能表达文人的精神追求、写实只能表现人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也是不合理的。何况盆景艺术枝法不同绘画笔墨“逸笔草草”,细究也是“写实”,“文人树”(画意树)与素仁格盆景造型手法和表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难以区分。因此参照中国画的分类,素仁格盆景应该归属于“文人树”(画意树)。   
 
素仁格盆景最大的特点,就是尊重艺术本体和个人的心性自由。倪攒的“聊抒胸中逸气”及石涛的“我自有我腔肠”,都是充分尊重自己的体现。唯有尊重自己才能获得艺术创作的自由,才能体现创作者的个性,所以心性自由构成了素仁格盆景的重要特征。另一个是艺术本体的存在,这一特点使精神上的超越成为可能,“心淡若无者”才能“愚去智生,俗除清至”(石涛)。韩学年先生强调素仁格盆景最需领悟的应是“禅意”,谢荣耀先生提出研究素仁盆景风格“关键是要认识和挖掘素仁盆景的精神实质,也即把握素仁盆景风格的精髓”,胡运骤先生说学习“素仁格”要学习其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简洁空灵的艺术精髓[3],实际上涉及到素仁盆景风格的艺术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