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十三亿中国人浩如烟海的书目里,公开发行的花卉、盆 景、赏石类专业期刊却寥寥无几,其中,一本有着三十年光辉历史、四百余期深厚积 淀的《花木盆景》杂志无疑显得光彩夺目。这本被业界誉为“中国盆景界的国家名 片”的期刊,即将迎来她的三十芳诞。而《花木盆景》十月号的出版发行,恰值祖国的 六十四岁华诞。在这份普天同庆的喜悦里,《花木盆景》积极响应党中央新一代领导 集体关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号召,诚邀业界八方同好,畅谈梦想,展望中国盆景 艺术的发展蓝图。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 的梦。”作为一份专业期刊,《花木盆景》杂志承载着什么样的“中国梦”,又将施行哪 些重大举措来观照中国盆景人的梦想?作为《花木盆景》杂志社一社之长,刘源望欣 然受邀,来同广大读者谈谈《花木盆景》的“中国梦”。
记者:作为业界权威媒体的《花木盆景》杂志承载了怎样的“中国梦”?如何实现?
刘源望:《花木盆景》杂志创刊于1 984年4月,当时中国的花卉、盆景、赏石事业百废待兴,从杂志初创直至今日,一直都肩负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普及花卉苗木、园林绿化、盆景赏石等有关科学知识,介绍相关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传递市场信息,促进生态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进而推动中国花卉盆景赏石事业全面复兴”的伟大使命。我认为,这就是《花木盆景》的中国梦。
虽然《花木盆景》杂志偏居武汉一隅,而且主办单位是湖北省绿化委员会,但是她的视野是开阔的,她关注和反映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花卉盆景赏石事业,集政策性、权威性、科学性、知识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良好的声誉。自创刊以来,《花木盆景》杂志紧随时代脚步,不断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完成历史赋予她的使命。
从形式上看,1 993年,《花木盆景》杂志在业界率先改为大16开国际期刊标准开本,而后内文不断扩版增页,并由单色改为套红、蓝、绿双色印刷;1999年,根据读者的需要和事业发展的要求,《花木盆景》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缩短了出版周期:2000年,《花木盆景》杂志再次引领潮流,率先将内文改为彩色印刷,又上了一个新档次:2001年,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出版花卉园艺版,下半月出版盆景赏石版。
从内容上看,《花木盆景》杂志依读者和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栏目,文章力求短小精悍,言之有物,注重科学性、知识性、技术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深受读者欢迎。李德生、陈锡联、陈慕华、王任重、杨成武、黄华、陈俊生、何康、徐有芳、刘江、江泽慧、李尔重等领导同志先后题词、撰文,对《花木盆景》杂志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89年至今《花木盆景》杂志两次荣获国家林业局(部)颁发的“梁希林业图书期刊奖”,多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
1992年至今,花木盆景杂志社先后在厦门、成都、深圳、苏州、西安、漳州等地成功地举亦了六届全国花木盆景学术交流会。累计收到论文上千篇,近万名读者、作者代表参加会议。大家欢聚一堂,交流学术,切磋技艺,联络感情,共商办刊大计,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1 998年至今,本社先后编辑出版了“花木盆景休闲系列丛书”、“《花木盆景》杂志百期精选本”和大型画册《湖北盆景》、《赏石精品》,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称赞和一致好评。
花卉苗木、园林绿化、盆景赏石等产业是朝阳产业。这些产业的繁荣发展给《花木盆景》杂志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努力提高刊物质量,扩大刊物发行,同时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创造条件,走集团化的经营路子,逐步形成以《花木盆景》杂志出版为龙头,带动相关项目共同发展的集团化经营格局,为实现中国花卉盆景赏石事业全面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细心读者会发现,《花木盆景》杂志封面的口号早已由“让花木盆景走进千家万户”改为“生态文化的奇葩,有品位就拥有她。”请问,如此更改,您是出于什么考虑?
刘源望:媒体应紧跟时代发展,反映时代风貌。“让花木盆景走进干家万户”是本刊创刊之初就定下的办刊宗旨,至今仍是。载任社长后,应邀前往各地参观访问,看到很多人直接从山野采挖野生桩材。我在林业系统工作了很多年,深知这样的举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所以我想盆景事业的发展应顺应生态文明要求。花木盆景是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刊的工作不正是宣传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吗?因此,我认为未来盆景界的一个重点是在人工培育桩材上下功夫。这也是本刊作为一本业界公认的国家大刊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期我们奉献给读者的国庆特辑“中国梦,我的梦”正是基于这个方面的考虑。
记者:除了“中国梦,我的梦”这个专辑,《花木盆景》杂志近期还有哪些重大举措,将来又有哪些规划?
刘源望:现代媒体,尤其是纸质期刊,必须改变过去“自来水”式的编辑思路,要“走出去”,深入行业领域,挖掘亮点,主动出击,为广大读者呈现他们迫切需要知道的一切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近年来,尤其是最近两年,我们要求采编人员深入一线采访,回编辑部后做深度报道,今年陆续推出的“女性盆景专辑”、“2013国际盆景大会专辑”、“容桂盆景专辑”、“文人树专辑”等就是一些有益的尝试,效果还不错,都得到了业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朋友的好评。今后,我们会再接再厉,在深度和广度上再下功夹。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会逐步推出以盆景形式、树种、地域以及盆景风格等分类的如山水盆景专辑、罗汉松盆景专辑、东北盆景专辑、松柏盆景专辑等特别策划,奉献给我们的读者。
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是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编辑、记者队伍,加大采访成本投入,凸显原创性,同时与海外兄弟媒体建立国际版权合作关系,使刊物的可读性更强,内容更丰富,真正成为盆景人实用的艺术与生活向导。
国际版权合作方面,今年我们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已经与国际盆景协会(BCI)中国区委员会筹备组达成了与BCI会刊
今后,我们还将加强盆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采风”(行旅夭下,放松心情,感悟造化之功)、“读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介绍好书,与众人分享)、“造园”(推介优秀盆景园,提供造园方案)等栏目的策划与运作,将“盆景的魅力”带入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让每个读者都能“品鉴盆景,享受生活”。
较为长期的规划,就是探索本刊的数字化传播。我们会继续与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维普资讯等期刊网络合作,将每期杂志放入互联网,同时积极探索开发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扩大本刊的覆盖群体,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花木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