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果按照古人“诗以言志”的说法,未知老韩先生对于摆弄“素仁”盆景的偏爱,是否也为其淡泊、洒脱的生活观呢。也正是如此一位在今天这喧嚣尘世中保持着安静、不争品格的“隐士”,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说素仁”、“做素仁”。很感激,也希望读者朋友能喜欢。
这件小作,记叙着我学习“索仁格”的感悟轨迹。桩材,是家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种植的,父亲去世时我尚未学盆景,但对花草的兴趣和对父亲的怀念使我细心养护着这株小植物。
1982年后我开始学盆景,这棵小树,纤细的双干,有点文雅。某天,两位玩盆景已有资历的朋友到我家,见到此树,称似“索仁格”,这是第一次听盆友称我的树作“素仁格”。其实,那时刚学盆景,虽然听闻过“素仁格”,但对其内涵并不了解。现时想来,可能是那纤细的、未成熟的树形具有“素仁格”的瘦秀吧。“素仁格”称谓于岭南已流传多年,那时盆景界还没“文人树”概念,因而那个与“素仁格”要求还甚远的小树,盆友只称:似“素仁格”。
图一是1992年的树照,已养了十二三年了,托繁叶茂,哪有“素仁格”韵味?也可以看出那时的我还没有“素仁格”的细胞。反思,当时盆友造访称似“素仁格”还有点似,因那时枝少叶稀,经十二三年的养檀,已枝繁叶茂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素仁树也多了兴趣。一个成熟的岭南盆景作品,要经历一二十载蓄枝截干的不断造型,枝繁托虬,丰满厚实,我觉得是培养的加法。但悟习”素仁树”,却要从繁枝虬托中简化、提练,那是减法。这不只是造型过程,更是学习的理悟,技艺的提炼。
这几个照片,记述着我对“素仁格”的悟习经历,二十年岁岁感悟,逐步修剪。对多年枝托培育的不舍,是习素仁树最大的心理障碍,我无信仰,但素仁禅师“舍得”“空寂”的禅理,于“素仁格”的悟习中有所体会。 不以“素仁格”要求,有盆友觉这树越修剪越不好看,但我喜弄素仁树,并于学习中慢慢领悟素仁“多一枝嫌其多,少一枝觉其少”的造型要求,且少到不可再少,以最简洁的构图,呈现出盆艺的美态,我觉是心理及审美的锤炼。
一盆小树三十年,历稀到繁,归繁至简,今将其悟·习过程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