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您对玩盆景的几个要素总结的很贴切,有点闲,有点田,有点钱,有点恋,或许也是您玩盆景多年的真切体验。五年前,您开始了从业余爱好者到职业盆景人的转变,创建仅五年时间的聚松园当属中国盆景名园之后起之秀。五年时间,您拔沙拣金般地选得优良的黑松、赤松等盆景桩材六干余棵,规模、品质都不同凡响,能有什么经历与感悟与我们分享?
吴:血年时间太匆匆,从一个业余盆景爱好者到一个职业盆景人的转变是需要勇气的,刚创建聚松园是也面临诸多困难的,当时大批量的盆景桩材进来,栽植、养护、管理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以前对盆景技艺的了解就如蜻蜒点水,一知半解,停留在表面,只有接触到实际后才知道自己知识与经验的匮乏。盆景栽植养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土壤配置、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开弓没有回头箭,积极向盆景界前辈、老师请教,用心摸索,那时虽辛苦忙碌,却也让心烦气躁的习惯逐渐离我而去,这都是盆景给我的改变。
刘:今日看来,聚松园的成就有目共睹,尤其是您个人,在我看来,一个职业且造诣不凡的盆景作家、一个痴迷的盆景收藏者、一个精明的盆景经营者、一个交游广泛的盆景活动者在您身上得到完美结合。
吴:或许你太过奖了,但你说的这几种身份恰恰是我孜孜追求的。盆景创作能力是一个盆景人最核心的追求,近几年经我手初次定位、改作的盆景桩材不下千棵,熟能生巧。另外我是盆景乐园网站最活跃分子之 ,在网站展示自己的创作,学习同好的经验,这都让我获益匪浅。再次虚心走出去学习观摩,让我开阔了眼界,尤其是多次到日本、韩国等地盆景名园观摩交流,先进、严谨的盆景创作理念与技艺都让我心悦诚服,这些不是用民族自豪感可以掩盖的。要承认中国盆景文化的底蕴是丰富博大的,中国数千年丰厚的人文精神沉淀是中国盆景不同于日本、欧美盆景的根本,但我们盆景的专业化永平、职业严谨精神都还有需要提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