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治疗本源自西方 又何以联系上中国传统的盆景? 图片 - PenJing8
园艺治疗本源自西方 又何以联系上中国传统的盆景? 图片
2017-05-17 10:11:57  浏览:2
园艺治疗本源自西方,又何以联繫上中国传统的盆景?【图】
  图:李葛夫认为,栽种盆景让人大有裨益/本报摄
 
  植物、山石、土、水,皆来自大自然,这些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又能够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它以缩龙成寸、截干蓄枝及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呈现立体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小小景观,却大有学问。/大公报记者 周 怡
 
  源于中国的盆景,为汉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一般有树桩盆景山水盆景两大类。盆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立体的画”及“无声的诗”,是人们给予盆景的称誉。
 
  生活时有压力、困扰及烦心的事。据政府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每七位港人便有一位有不同程度的情绪病徵状。近年,不少先进都市也盛行以种植作为治疗媒介,透过园艺体验纾缓人们的紧张情绪,让绿色融入生活。在香港和内地,具意境灵气的古树盆景,更备受重视,因此,志莲净苑及荷里活广场近期举行了“春意喜盈.盆景雅石展”,期望打造“心灵绿洲”,令都市人能放慢脚步,走入展区,用心领会盆景的意境美态,忘掉日常生活中的烦躁。
 
  活动期间,志莲净苑文化部研究员李葛夫接受了本报採访,介绍此次盆景艺术活动的内容,以及盆景如何以艺术的形式,带出自然哲学和道理。
 
  山水林景令人动情
 
  “岭南万户皆春色”,中国岭南山水林景滋润心灵,造就不少古人触景生情,写下极富意蕴的诗词,流芳百世。古人一早已懂得模仿山林水色,打造盆景,让自己在生活压力中仍能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的优美。如今都市人生活压力更大,这门源远流长的“盆景抒情智慧”,又如何融入现代家居之中?
 
  一直致力在香港推广中国传统盆景艺术的志莲净苑,今次首度于商场展出三十多盆树龄已有数十年及姿态极为独特的古树盆景,再配以十块形态珍贵的中国雅石,更增添了几分古朴之意。此举可谓将中国各式各样的自然景色,浓缩在各款古树盆景中,让大众鑑赏盆景艺术的同时,能够在烦乱的生活中,以静谧的心情欣赏盆景的美态,与盆景的自然意境合而为一。
 
  李葛夫介绍,是次“春意喜盈.盆景雅石展”的展品为岭南派盆景,又名广东盆景。其造型艺术特点是“师法自然”,将自然界参天大树的风姿神韵,用“缩龙成寸”的手法栽培,经过千百次锐意修剪,把优美的自然景物“浓缩”在咫尺小盆之中,而摆在案头的盆景,虽由人作,宛若天然,在家居中增添“室有山林乐”的意趣。
 
  他还说,栽种一盆具艺术价值的盆景,不但需要时间、阳光和水分,更需要动手用脑,令盆景变成自己的心中所想。一般人以为盆景只是无声无息的植物,事实上,在栽种、修剪盆景的过程中,其效用已经远远超出大众所想。“盆景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栽种盆景,能够透过不同的哲学立场,更整全地看待问题。”
 
  栽种过程反思人生
 
  此外,今次亦请来园艺治疗专家冯婉仪参与其中,合作举办“触景.疗情”园艺治疗分享会,与大家分享在修剪盆景的过程中,心、脑、手三方面的协作,特别对情绪病患者、患有脑退化症的长者,以及自闭症儿童在復康治疗方面的裨益,达至全方位的治疗果效,更让大众对栽种盆景的作用有更深的认识。有关方面并透过全港性的“以植物说故事”盆景图文募集活动,与市民分享盆景艺术,将绿艺融入生活之中。
 
  园艺治疗本源自西方,又何以联系上中国传统的盆景?其实,栽种盆景与园艺治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栽种盆景,同样需要脑、心、手三方面的协调:脑海想?盆景的设计,将一些心中的想法投射在盆景的形态上,利用巧手将心中所想的变成真实的作品。在栽种过程中,人的情绪能够得以平静之馀,更有反思空间,悟出人生的道理。
 
  透过盆景,亦能将栽种者的一些想法折射出来。冯婉仪表示,曾经有学者建议她利用盆景在内地推广园艺治疗。她亦同意可以将盆景引进园艺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一来自己是中国人,而盆景是中国园艺文化的代表之一;二来盆景对部分老人家可能有缅怀作用,容易引起共鸣。冯婉仪觉得有必要将盆景与园艺治疗融合,并期望透过志莲净苑与荷里活广场合办的“春意喜盈.盆景雅石展”,将园艺治疗的文化推广至大中华更多地区。
 
  为让大家有机会亲身接触盆景艺术,志莲净苑的园林部设有“赏景怡情”盆艺学堂,由专业的古树盆景师向参加者介绍古树盆景的种类及形态,亲身示范及教授盆景的换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