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05-14 岭南民艺平台 岭南民艺平台
盆景体验系列课程之盆景史略
2017年5月6日下午2:30,岭南民艺平台花艺盆景课题组指导老师、半松园盆景工作室合伙人翁子添老师在38号楼一楼展厅举行了以“盆景史略”为主题的第一期盆景系列讲座。
结缘
翁子添老师讲述了自己如何与盆景结缘的故事,家学渊源让他对盆景有着自己的理解,所谓一壶容天地,半松能安巢。一壶,即壶中天地,以小见大、蕴含天地;用半松二字,有一半苟合自然一半苟合人工之意。
翁子添老师
盆景与园林
盆景与园林紧密相关,两者各有异同。盆景的发展是基于园林的发展的,盆景是园林的浓缩。盆景是在盆景里表现大自然风光景致的、有生命的艺术品,其具备的要素与园林基本相同,但因为盆景是在更小的范围内的表达,因此更为精细抽象。园林更多的强调身体性,人是可以进入其中的,而盆景是不能进入的。
盆景简史
致用,即盆景的功能性;
比德,盆景中体现的文人品格,借助物来比喻人品格;
畅神,盆景于小空间中体现自然;
盆景类似于壶中天地,蕴含禅家思想“一沙一世界”,以小见大。盆景从唐代到近现代,盆景的造型样式,技艺,流派、理论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发展。在对盆景发展简史的介绍过程里,子添老师利用各朝代的书画作品、诗词、著作进行解说,丰富的图文互证,清晰明了。
研究方法
翁子添老师与在座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方法:
首先,研究的开始是从“搬运”到“翻译”的过程。开始时的研究工作应该是对前人工作的“搬运”,当把这些搬来的知识放在一起经过时间积累才能产生对比,从而得出研究点,进而实现“翻译”。
其次是对历史的梳理,把盆景发展的历史脉络年表通过系统研究整理出来。这是研究的基础工作。
再次是收集图像,形成图像与文字的互证。文献载籍和图像遗物能够重构已消失的过去,图文互证是在历史中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从历史图像(古画、画报)中提取有效信息。再者,收集图像丰富自己的资料库,和文字结合,能够让资料不那么枯燥。
第四,在研究盆景时也要用设计的思维。为此,子添老师提到设计要“知好歹”,要有评判标准,并不一定照搬古人的东西的设计就是好的,要有辨别好坏的能力,知道哪些要素才是合理的。文献中的资料也不一定完全正确,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去验证自己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收获。
最后,要学会保留问题,带着问题去研究,保留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翁子添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在盆景研究历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盆景造型的高低标准如何判断,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材料 。
盆景、器物与园林的关系。如何以自己专业为门槛出发点去研究问题,比如以园林的角度去思考盆景。
历史与去向。子添老师提到我们目前对园林的研究局限于明清遗存的园林,集中于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但其实各个朝代的园林均有各自园林面貌,我们要把研究的范围具体到某个时候去发展,盆景也一样。
在这场讲座中,翁子添老师不仅让岭南民艺平台成员们了解到盆景的历史流变,更重要的是分享了做学问研究的方法,从盆景历史发展的角度反映到园林的设计思维,对岭南民艺平台成员们后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图:吴琼冰
文:温若岚 陈芷欣
编辑:钟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