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盆景始于南宋 鼎盛于明清 久享盛誉 - PenJing8
徽派盆景始于南宋 鼎盛于明清 久享盛誉
2017-04-14 00:08:29  浏览:7
 徽派盆景始于南宋,鼎盛于明、清,久享盛誉


【徽州往事】徽派盆景
 
 
盆景源于中国,盆景一般有树桩盆景山水盆景两大类,盆景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它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
 
 
 
徽派盆景始于南宋,鼎盛于明、清,久享盛誉,为中国盆景传统流派之一,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歙县卖花渔村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海拔三百多米,为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自然条件优越,是徽派盆景的诞生地和成长的摇篮。徽派盆景的产生和发展,与卖花渔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洪氏先人为徽派盆景的创始人。在洪氏的辗转徙居过程中,由洪氏祖先将盆景这种特殊的艺术带到徽州,并在绩溪、歙县等地进行再创作,发扬光大。
 
 
 
徽派盆景寓意于形。如游龙式为民族的象征,三台式则寓有蓬莱仙境或天、地、人之内涵,迎客式则为恭候嘉宾。游龙式梅桩、扭旋式罗汉松、三台式圆柏等,高大、雄伟、粗犷、古朴,充满着神秘的装饰美感,与古典徽派建筑交相辉映,意蕴深长;黄山松、罗汉松等造型,以黄山古松为典范,充满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徽州人文精神。
 
 
 
 
梅花龙桩的造型
 
龙桩盆景主要用梅花,也有用碧桃、罗汉松树种素材进行造型。整体形象犹如一条游龙,有龙头(罗汉松不作龙头)、龙身、龙爪和龙尾。
 
 
扭旋式盆景的造型
 
  特点是主干用螺旋弯,即徽州花农所说的磨盘弯蟠扎,而出枝也都在弯的外侧,枝片虽有前有后,但基本上是左右出枝。一般中小型盆景,主干只2~3弯,邻近弯之间的水平间距15—20厘米或更小。扭旋式常用于梅花、罗汉松、圆柏、紫薇等树种的主干造型。
 
 
 
 
疙瘩式盆景的造型
 
  疙瘩式盆景造型的特点是在主干基部(有时在中部)将主干绕结成疙瘩,以增加局部粗度和形态变化,以此增强盆景的韵味和新奇感的一种款式。当地花农也叫它为纽扣式。
 
 
杂桩(野款)盆景的制作
 
  徽州花农历史上把上述按一定款式蟠扎、培养成型的树桩盆景如游龙、三台式等视为正款,而将未能按一定规则蟠扎、培养成的树桩盆景列为杂桩,也叫野款。所谓杂桩,是因桩景形式多样,又不同于正款桩,所以称杂。所谓野款,就是仿照山野自然树木形态的款式,也就是自然式树桩盆景。
 
 
 
 
水石盆景的制作
 
  徽派传统水石盆景主要素材有砂积石、太湖石和石灰石等盆大都用黟县青石凿成,多为深盆,有长方形、圆形等。山石大都挑选形状奇特的自然石入盆,有的虽经人为加工,但不留痕迹。石置石盆中,盆面大部为山石所占,水面很小。有的山石下部凿有洞穴,水漫洞中,有极小游鱼出没。景物虽小,但是山青水幽,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在盆景创作中,种种盆景艺术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创作出理想的盆景艺术品。一个成功的盆景作品,必须具有美的生境、美的画境和美的意境。总之,是有的之景,托景言志,借景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