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写真自学成材的盆景大师-周国梁 - PenJing8|盆景吧
劳模写真自学成材的盆景大师-周国梁
2017-04-04 15:13:15  浏览:22
劳模写真:自学成材的“盆景大师”-周国梁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编写了林业大学本科生的课本《盆景学》,一个普通的园艺工人屡获国内国际大奖,总是和“盆景大师”的头衔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带给我们如此的意外?
 
  周国梁,现任颐和园花卉园艺研究所所长,2005年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1972年,刚刚18岁的他来到颐和园参加工作,一呆就是30多个年头。这30多年他迎难而上,刻苦钻研,把全部热情都献给了他热爱的园艺盆景事业。
 
  上世纪20世纪80年代,周国梁接受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当时,他是一名最最普通的园艺工人,颐和园作为古老的皇家园林没有一盆像模像样的盆景可以装点,年轻气盛的周国梁挑起了这副重担。可是,当时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园林盆景艺术在北京地区尚是一片空白,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以利用,没有前辈可以请教,而自己又只有初中文化,学识不够深厚。没有技术就自己研究技术,没有经验就自己摸索经验。人是活的,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他大量地翻阅盆景方面的书籍,认真研究,反复练习最基本的“蟠扎修剪”技法,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一根铜丝在他的手指间无数次地缠绕,双手经常被扎得鲜血淋淋,手掌结下了厚厚的老茧,和他的树桩有了相同的颜色。他靠着两条腿跋涉在深山里寻找合适的盆景材料,一整天一整天喝不上一口水,饿了就啃口干粮,找到合意的材料就用自己单薄的脊梁背着在危险的山道上攀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他逐渐娴熟地掌握了细扎细剪的基本技法,把握了选择素材的技巧。1989年,他的盆景作品“劫后余生”、“北国南趣”分别荣获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举办的第二届盆景评比展览一等奖和二等奖,此后他的名字就不断出现在各种盆景大赛的获奖名单上。
 
  对于盆景而言,姿态造型是外在美,神韵内涵是精髓,每一盆的成功都是一次创造。周国梁渴望创造,他不满足于停留在基本技法的水平上。他放弃了一切空闲时间,别人打牌的时候他学习,别人看电视的时候他也学习,他研究中国山水画,翻阅大量的古典文学名著,激发灵感,追求创新。房山、怀柔、门头沟、密云,他几乎走遍了北京周边所有的山区寻找素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宫廷古桂”、“古木争春”,他用自己钻研的精湛的技术创造了一件件精致的富含神韵盆景作品,不仅把古老的皇家园林点缀的更加绚丽多姿,更把中国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精神加以展现。
 
  经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和刻苦的钻研精神,周国梁成为我国园艺盆景事业的带头人,他掌握了高超的盆景创作技术,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各种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