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应邀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开会的地点在北师大新教学楼的八层即文学院会议室。对于北师大,我一点也不陌生。1993年,我的第一本书——散文诗集《太阳真好》就是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尽管那是一套军旅作家丛书中薄薄的一本。在以后,我以各种不同的身份曾多次到过这里。
走进会议室,发现在京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大腕几乎都来了,如金波、樊发稼、曹文轩、孙云晓、汤锐,还有以官人身份出席的束沛德和高洪波,再有就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家蒲漫汀和我国第一位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即将上任的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教授。为了使会议开的隆重、热烈,文学院还特别安排了二三十名研究生坐在会场的四周。
不论是挂牌还是揭牌仪式,全国每天几乎都会发生。特别是对我这种经常跑会之人已经太司空见惯了。因此,当主持人王泉根教授宣布大会开始时,我并不关心那些讲话者都滔滔不绝地说了些什么,即使师大副校长说学校将投资5000万元建这个儿童文学中心,我也很难心动。我更关心的是这些与会者对当下儿童文学的发展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思考。可惜,在揭牌仪式和随后的研讨活动中,我竟听不到一条能够引起我兴趣的信息。
于是,我的目光开始左右张望,甚至双脚准备开溜。
不经意间,我的目光停留在圆桌中间的几盆鲜花上。刚才因为注意力不在这里,鲜花、绿叶自然就不会呈现什么生机。现在,当我想闻一闻花香的时候,却怎么也感觉不到。我的目光渐渐地从花蕾移至到根部,我发现那花盆是塑料的,虽然是红土色,但那裸露的土质竟然没有一点水的湿润。我终于明白,敢情这几盆鲜花是赝品——许多单位和家庭都曾拥有过的盆景。
在科技手段不是很发达的年月,冬天室内能摆上几盆鲜花在一般家庭简直是一种奢望。那感觉不亚于冬天能吃上西瓜、冰激淋。
此刻,当曹文轩开玩笑般地说“我可以用一个‘的’字将北师大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理解成‘中国的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和‘中国儿童文学的研究中心’”时,我却不由想到,北师大能投资几个亿(或许十几个亿?)建这所新的教学大楼,怎么就不能花上几百元钱买上几盆鲜花?(红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