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物联网长入农业 盆景期待成风景 - PenJing8
安徽物联网长入农业 盆景期待成风景
2017-03-15 20:20:53  浏览:2
安徽:物联网“长入”农业 “盆景”期待成“风景”


20个县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进展顺利,全省111家农业企业“触网”
 
  田野里分布着十几种传感器,它们收集到数据会实时传递到云端服务器上,经过数据专家分析,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在网页上。农民在家中电脑前甚至手机上实时了解到小麦、水稻的生长信息,并轻点鼠标实现翻地、播种、除虫、灌溉和收获。这种如同“开心农场”一般的农业生产方式,已在我省一些地方成为现实。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设以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
 
  2012年开始,我省被列入国家物联网试验区,重点进行大田生产物联网实验。“目前,我省初步建成了集省农业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大田生产物联网省级平台框架,框架包括农作物‘四情’监测系统、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农机作业质量监控与调度系统等三个子系统。”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介绍,平台已在4个县(场)开展应用示范,在20个粮食主产县建立了监测点。
 
  “有了这个系统,可以实时远程采集在地小麦长势视频和环境参数,进行快速分析和诊断。”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牛运生介绍,现在,安徽省农业生产指挥调度平台可以连接省农委视频会议系统、小麦“四情”监测调度系统和农业物联网工程各示范县综合服务平台,采用远程化、可视化、网络化手段对全省农业生产和抗灾救灾进行专家会诊、科学决策和快捷高效的指挥调度。
 
  与此同时,在13个县进行的省一级的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成果不菲,全省有111家采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农业企业,已建成并投入使用67家。试点县之一的来安县,是我省最早“尝鲜”物联网的县之一。“全县已经投资100万元,建设6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点。”来安县农委副主任孙文说。
 
  “从用途看,当前农业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在农作物‘四情’大田监测、农业精细化种植管理、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胡桂芳介绍。
 
  普遍增效10%至20%以上,实现绿色生态种植
 
  同样是种地,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会给传统农业带来什么变化?
 
  2月25日,在来安县物联网项目建设指挥中心里,一个高2米,宽4.7米的信息显示屏上,分布在来安县不同区域的6个生产基地尽收眼底。下午3时40分,位于张山乡桃花村一个种植黄瓜的大棚里土壤墒情不足。这一情况被大棚里的传感器捕捉到,并传到种植户安装的软件平台上。种植户通过电脑发出滴灌指令。记者在信息显示屏上看到,缺水的黄瓜大棚自动启动滴灌。
 
  “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现代信息科技,精准收集田间信息,自动控制各类设备进行灌溉、打药、施肥等。”安徽朗坤物联网公司董事长徐珍玉说,这可以实现对农业用药、用水、用肥的精准控制,减少浪费,降低污染,实现绿色生态种植。
 
  来安县张山乡马西国种了一辈子地。在他的西红柿大棚里,记者看到一个悬在空中的监控器、一个匍匐在地上的遥感器。老马说,这两个东西都是宝贝,即使他不在大棚里,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西红柿生长情况。“遥感器可以检测到棚内的土壤和空气的湿度、温度等信息,一旦与已经输入的标准数据有偏移,就会自动发出指令修改。”老马说。
 
  徐珍玉告诉记者,公司的技术人员会把来安县西红柿收成最好的一年的相关数据存档,当作标准数据库。以后的西红柿种植都以这些数据为标准,若是遥感器检测到温度、湿度、光照等情况异动,就会发出指令自动调节。
 
  马西国介绍,使用农业物联网后,不但西红柿亩产增加1000斤以上,而且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科学施肥、用药,并进行质量安全溯源,这让西红柿“走”进了南京、合肥等地的高端超市,价格比以前高出0.3元每斤。
 
  “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应用物联网技术后,一般增效在5%-10%,高的在20%-30%以上。”胡桂芳说。天长市天翔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管理应用物联网技术,增产20%,减少人工成本50%。
 
  加强示范引导,探索商业化模式,才能变“盆景”为“风景”
 
  近日,合肥市包河区一家名为徽王的农业公司决定投资700万元引进朗坤公司的物联网技术。“好是好,但总投资要700多万元,成本太高。”公司总经理樊顺华说。“物联网投入大,对一般中小型企业来说负担较大。”孙文说,目前来安县6个物联网示范生产基地,全部是政府投资建设。专家表示,当前不少物联网设备要靠进口,费用比较高。推动产学研对接,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物联网应用成本会逐步降低。
 
  作为新鲜事物,物联网的推广运用,除了成本外还有认知上的障碍。“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农业物联网,甚至不少农业从业者对物联网的作用认识不足。”徐珍玉说。
 
  为此,朗坤在来安县、长丰县等地建立示范生产基地。“示范生产基地可以直观展示,科普作用不小。”孙文告诉记者,一些种植户到老马的大棚里参观后,都觉得好,都表示要用物联网管理农作物的生产。
 
  胡桂芳表示,省农委将逐步建立省市县各级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队伍,总结宣传一批平台建设和应用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人才、技术、资金等制约瓶颈。
 
  “当前的农业物联网主要是在做示范,进行技术展示。实现大范围应用,必须从农业发展现实需要,探索实用化道路。”胡桂芳介绍,今年,我省将启动“四情”监测网络二期,增加36个粮食主产县,建立农情监测点,建成后系统将覆盖全部56个粮食主产县。同时还研发水稻、玉米、油菜农情监测系统软件,扩大应用范围。为强化实用性,今年还将探索物联网技术和遥感技术结合。“通过与12316平台融合,大田生产物联网系统还将具备政策宣传、技术推广、应急管理、市场信息、法律咨询等综合服务功能。”
 
  据了解,推动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今年将会在巩固提高13个首批示范县的基础上,完成新增10个示范县的建设任务,重点在设施蔬菜、畜牧、渔业、茶叶、水果等产业,依托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规模种养殖场,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探索并形成农业物联网在大田作物以及蔬菜、畜牧、渔业、茶叶、水果等主导产业的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